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认为,在一个封闭经济中,由于资本的边际产出呈现递减趋势,经济的发展最终将趋于稳定的状态(Solow,1956),这个稳定状态主要指的是人均产出保持不变。当经济处于稳定状态时,由于人均产出保持不变,经济的增长率将为零。经济趋向稳定状态的过程,被称为经济的收敛或趋同(Convergence)。如果经济是收敛的,在收敛的过程中,落后经济由于具有较高的资本边际产出从而增长速度将比发达经济的增长速度快。因而,落后经济将赶上发达经济,直到最后达到各自的稳定状态。经济收敛的理论不仅仅用来讨论经济是否有收敛的趋势,更重要的是被用来分析造成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原因。 对于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由于不同学者采用的研究方法和视角不同,得出的结论往往出现较大的分歧和争论,且大多集中于地带(东中西)之间或省际之间,较少有人系统地对我国30个省的经济增长差异按经济性质进行聚类性收敛分析来研究省内区域经济差异问题。 本文力图从两条主线展开并贯穿全文。在行文的逻辑思路上,将以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新古典理论为基础,以新古典理论的收敛性模型为计量经济模型建立的依据,进行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分析。当然,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一条主线是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特征进行分析,包括总体特征分析和空间特征分析。另一条主线是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重新归类,从而建立新的区划结构,并对新的区划结构分别进行统计性描述分析和实证性计量分析,也即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 本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有: 在分析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收敛性过程中,首先,通过聚类分析得出一个新的区划方案,即第一类区域包括:北京、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重庆;第二类区域包括:黑龙江、山西、内蒙古、吉林、山东、河北、湖北、湖南、海南、四川、云南、陕西和宁夏;第三类区域包括:安徽、江西、河南、广西、贵州、甘肃、青海和新疆。其次,运用新古典经济增长收敛模型对三大区域分时段进行σ-收敛和β-收敛分析,由此得出:1978-1990年三大类区域均具有显著的σ-收敛趋势;1990-2004年三大类区域则趋向显著的σ-发散;1978-2004年三大类区域的β-收敛趋势显著,虽然第二三类区域趋势较弱但不影响整体结论。分阶段看全国整体的β-收敛趋势,得出1978-1990年和1978-2004年符合模型描述的收敛趋势,但1978-2004年的β-收敛不显著;另外,在1990-2004年发散趋势显著成立。综上所述,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在区域内部收敛显著,但是三大区域间的差距不断拉大,而且区域间的差距拉大是导致总体差距拉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我们把地区虚拟变量引入模型中,从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