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营养化湖泊水生植被恢复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veali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生植被衰退、蓝藻水华爆发、水质恶化和水生生态系统崩溃。恢复水生植被被认为是改善受损水体水质和提高其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通过构建大型围隔,根据水生植物的耐污程度及其对水质和底质等条件的需求,选取几种适宜的水生植物在围隔内进行移栽与群落构建,并以不移栽水生植物的围隔和围隔外水体作为对照。实验期间(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围隔内移栽的几种水生植物全部存活,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群落。同时还跟踪监测了三个处理组的水质情况,结果显示,移栽水生植物的围隔内水质明显优于围隔外,与未移栽水生植物围隔相比,也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其中移栽水生植物围隔内水体的TN、 NH4+-N、TP、水下消光系数(Kd)相比于围隔外水体分别低30.55%、44.09%、36.04%和42.13%,相比于未移栽水生植物围隔内水体分别低5.96%、13.40%、6.70%和7.60%,透明度(SD)分别比围隔外水体和未移栽水生植物围隔水体高74.59%和8.70%,浮游植物生物量也大大低于围隔外,而浮游动物生物量却明显高于后者。此外,实验后移栽水生植物围隔内沉积物氮磷含量及其间隙水TN、TP、NH4+-N浓度明显低于围隔外和未移栽水生植物围隔。研究表明,在富营养化浅水湖泊中通过建立围隔进行合理的群落配置,进而逐步恢复水生植物是完全可行的,而水生植物恢复后加强对其管理和维护至关重要。苦草是我国常见的沉水植物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是湖泊水生植被重建的先锋种之一。本研究通过设置沙质、泥质及沙质泥质间隔的底质类型,对不同底质类型条件下苦草的生物量、分株数及生物量配比等生长指标进行了研究,同时,也研究了可溶性糖、淀粉、游离氨基酸、组织碳氮磷等碳氮代谢生理情况。结果显示,在营养贫瘠的沙质底质中,苦草的生物量、分株数显著低于营养较丰富的泥质底质,但在生物量的分配上,沙质底质中苦草根茎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重远远高于泥质底质,且在沙质与泥质底质间隔分布的处理中,苦草的分株数更多的分布于沙质底质中;生理指标上,沙质底质中苦草根和叶的可溶性糖和游离氨基酸均显著高于泥质底质,茎的可溶性糖含量沙质底质显著低于泥质底质,而茎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两者无区别,淀粉含量沙质底质根部显著低于泥质底质,而茎叶显著高于泥质底质,两种底质中苦草根茎的碳含量也差异显著,苦草不同组织中氮含量不随底质中氮含量的变化而变化,但磷含量明显随底质中磷营养盐的升高而升高。所以,底质类型对苦草的生长和生理代谢均存在很大影响,总体来看营养丰富且孔隙较大的底质更适于苦草分株的增加和生物量的积累,但底质类型与苦草生理代谢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还需要深入研究。
其他文献
中西译论常以"一分为二"为方法论,形成宏微二元对立,易使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脱节。本文以"一分为三"的辩证思想为基础,讨论中观翻译研究的层次、特点、性质、内容和方法。中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联合中药治疗中老年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及其与ECT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将89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抑郁症患者,按诊疗卡号的奇偶分为观察组(45例)和
提出利用换热器内流体诱导振动实现强化传热的方法.在利用传热表面振动提高对流换热系数的同时,利用振动变形减少积垢,降低污垢热阻,实现了复合强化传热.对管内外流体流动诱导弹
<正>一、上海市居民消费结构分析中有关概念的界定(一)两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其一是,1978年实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后,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的、有些是根本性的改变,这些变化使消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各地区GDP的贡献率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建筑业的拉动,在全国各地一片“折旧建新”的形势下研究建筑业与经济增长的关
赞美和鼓励是教学活动中的催化剂。尽管中美教师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并且发挥自身的潜能,但是两者之间还存在异同。本研究主要通过对比分析,指出中美教育观念、管理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方便,引领着人们走向更舒适的生活方式。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弥补了传统PC台式机的不足。3G时代的来临,给信息交流带来更大的便捷。An
论文依据文学风格论的基本内涵及其形成理论,本着马克思主义文学原理之之社会性理论,采取理论阐述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论述手法,综合夏目漱石童年的不幸生活经历,研究探讨不幸的童
分析长江中游牯牛沙水道的河道概况、整治工程施工方案,在实船测量及数值模拟计算的基础上,讨论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期对船舶通航安全的影响,指出牯牛沙水道航道整治工程在枯水
随着全球国际化的发展,国家教育部门加大对英语教育的改革力度,我国的英语教育工作者也很重视英语教育的改革,尤其是针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收到广泛地关注。因此,如何建立和实施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