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业革命大大加快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步伐,在资本主义快车上奔驰而过的一百年中人们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所有人类历史的总和。但是这些光辉成就却是以大量消耗地球的自然资源和过度采伐为代价的。当人们醉心于自己伟大的物质成就的同时却蓦然发现,荒芜的不仅仅是沙漠和热带雨林,还有我们的心灵田地。现代人内心的彷徨和疏离感很大程度上源于我们对自然的远离和社会生活对人性的剥离。日益严峻的环境和文明危机使得越来越多的生态学家和文学家都开始关注人类的生活模式和精神状态。崛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初、目前主要活跃于美国文学批评理论界的生态批评正是对美洲新大陆时期的资本主义现代性造成的种种后果的一个反思和匡正。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1930-),作为这场环境浪潮中最值得关注的生态主义作家之一,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一个中心人物,被誉为深层生态学家的桂冠诗人。他深受东方文化和宗教的熏陶,心系自然,创作了大量富含生态哲学和东方生态意识的诗歌。他质疑当今环境危机造成的社会体制缺陷、造成西方现代文明困顿的根源,为寻求新的文化模式和意识形态观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本文通过对生态批评发展史的回顾,对不同文化传统中的环境观、生态观的考察,对宗教和文化因素的追溯,以及从加里·斯奈德的诗歌中体现出来的几种生态哲学理论的梳理,对斯奈德的部分诗歌从诗学、文化和生态意识的不同纬度进行了解析,尝试把文化研究和文本分析结合起来对诗人超越国界和种族的生态意识进行一次初步地探讨。在引言中通过对背景环境的大致介绍说明了选取生态批评和生态诗歌作为论文题目的原由。第一章介绍了生态批评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发展史以及与之紧密联系的几个重要概念。第二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探索不同文化体系中迥异的环境观;西方的二元对立说和基督教教义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人类中心主义的泛滥并把人从自然界中分离和隔绝出来站到了自然的对立面上;与之鲜明对比的是以道教、佛教文化为代表的东方和谐自然观、与现代生态哲学思想不谋而合的整体论、以及美洲土著居民对自然的纯朴敬畏和崇尚。这也是为什么生态诗人斯奈德深受东方和边缘文化影响成为荒野代言人的重要原因之一。第二部分简介了体现斯奈德的生态诗歌内涵的几种哲学流派的生态理论;深层生态学(Deep Ecology)、生态中心主义(Ecocentrism)和生物区域主义(Bioregionalism)。第三章就斯奈德的部分有代表性的诗作以及其早期对寒山诗歌的翻译进行了生态解析和文化分析。许多自然题材的诗歌在抒情的同时言志体现了诗人的深层生态学和生态中心主义的观点;而他的一些深具禅理的小诗无论从形式还是内涵上都和中国的古诗和日本的俳句非常接近,也体现了诗人的东方情节和寓情于景的生态整体观。早期对寒山诗的翻译则体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相处的美好愿望,孕育了诗人的荒野哲学和地方感(生物区域主义),在文化上则体现为民族本土意识。虽然斯奈德从亚洲回美后一直和妻子儿子在山中过着隐居的生活但是诗人意识到自己在环境生态领域广泛的影响性,带着一份对人类、对荒野大地深深的眷恋之情和责任感,斯奈德一直用他的笔和行动身体力行地向世人呼吁和证明他所一生坚信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