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在不断的增加,这样的背景下高校的毕业生在步入社会以后首先面临的就是严峻的就业压力,这是社会不断的发展和经济不断进步的结果。在学生毕业以后,就业压力是学生进入社会的重要转折点,对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引导着学生以后的就业观和对工作的态度。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导致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的凸显出来。目的从就业心理倾向、就业心理素质、就业心态三方面,并整合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和个人因素,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特点,研究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和存在形式,探讨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并探索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就业心理的有益方法,增加大学生应对严峻就业形势的个体应对资源,并获得教育部门、学生家庭及整个社会的关注与重视。方法根据文献资料及工作存在的实际问题设计调查问卷,将问卷录入网络问卷调查系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江苏省内本专科院校2016届毕业生发送网络调查邀请链接,共获得有效问卷544份。运用Epidata建立原始数据库,运用比较研究法,将受访者的问卷答案从以下方面进行比较,多角度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目前就业情况、社会定位、就业形势和政策的了解程度、所学专业与工作的关系、就业失败的原因、就业最重要的因素、选择工作的优先考虑因素、就业压力源、就业倾向地区、排斥去西部或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就业前准备、就业途径、对他人理想就业的想法、面对就业压力、困难和竞争的态度、对就业心理指导的认可度、职业与期望不符时的选择、就业过程中周围的帮助、如何看待因就业而导致的极端事件以及自我诊断。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大学生因就业问题而导致的典型案例,指出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此加以进一步讨论和研究。结果71.32%的受访者存在焦虑和紧张;70.96%的受访者存在自卑怯弱心理;45.4%的受访者盲目存在从众心理;具有虚荣心理的占34.38%,36.21%的受访者存在攀比心理;30.51%的受访者存在自负自大心理;50.74%的受访者存在依赖父母亲人的心理;77.39%的受访者存在求稳求闲心理;56.62%的受访者认为是家庭等原因影响自己去西部或基层就业;62.32%的受访者倾向于在东部沿海城市就业;63.42%的受访者对在校期间就业指导持认可态度;88.0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能够战胜就业压力。结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中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紧张焦虑、自卑怯弱、盲目从众、虚荣攀比、自负自大、依赖外界、求稳求闲、被动求职等,但具有一定的个体应对资源,对就业有一定的规划与正确认识,面对就业压力有信心能够克服,且对在校期间的就业指导课程具有相当的认可度。建议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政府、学校和学生自身都应该对此进行关注。1.政府:制定政策保证就业环境的公平合理,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好的环境,同时要对各项政策进行相应的监督和指导,保证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和切实执行;2.学校:切实执行各项政策,关注学生的实践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对风险的能力,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尽早认识社会;3.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培养自身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提高自身抗击挫折的能力,尽量独立的处理各项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