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从文献记载还是考古实证观察角度出发,都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空间秩序是从“礼”的规范衍生出相应标准的。这里可以使用清代的《朝庙宫室考》中的描述说明:“学礼而不知古人宫室之制,则其位次与夫升降出入,皆不可得而明,故宫室不可不考。”这里充分说明了,宗法礼制长期引导和规范人民在营造建筑改造空间的行为,是建筑形制发展的核心基础,确定了中国古建筑的文化基调。三礼正是正是我国“礼”之文化的巨擘,而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礼乐文化对后世影响是巨大的,在古代中国对礼法的实行和巩固上,不仅仅是体现在对礼仪、祭祀、生活中,它对建筑的形制、规范和引导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由于需要把森严的礼法观念与王道以及人伦一样贯彻为社会的根基,所以日常中最大的具象化实体——建筑。建筑除了本身的空间功能,还被赋予了礼的象征,包含了身份地位,以及社会典范,这是一种文化需求,也是一种政治需要。基于上述原因,论文结合三礼原文与行为相对应的先秦时期建筑空间的秩序化进程进行比对研究,试图厘清二者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直接从建筑词汇切入,根据对三礼中建筑词汇的提取与分析,可以得出不同建筑空间在不同的场合、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用途,有的随着发展逐步完善,有的又逐渐消失。第一章绪论主要简述了三礼的研究现状与本次课题研究概况。第二章从字词句章的角度,分别从建筑文献、建筑空间、建筑尺度、城市建设方面对先秦建筑空间的秩序化进程进行了梳理与论证,可发现其秩序化进程与礼制思想发展的一脉相承。第三、四章则是从礼乐制度层面入手,结合考古实例进行空间分析,对整个先秦时期的建筑空间的秩序化规律进行探索。第三章以平面布局为视角,从单体布局到群体布局展开;第四章则从空间方位展开,从方位的源起与发展,及之后的定制到最后的具象表征,其间都可以看出其秩序化发展轨迹与礼乐文化发展的顺承对应关系。第五章则是以《仪礼·大射礼》为例,根据文中的仪式行为进行流线图的复原,再根据复原行为活动与其对应的活动空间,进行相关空间的秩序性的解读。综上,本文从三礼原著入手,结合现有考古实例与相关空间复原研究推论这对先秦建筑空间的秩序化进程展开探讨,验证二者的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