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药物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主要表现为强迫性用药症状和持续性渴求状态。在我国常见的依赖性药物主要是阿片类物质,长期使用阿片类物质会出现认知、行为、生理等综合改变。
阿片类物质依赖受体后机制研究表明,腺苷酸环化酶(AC)、cAMP、钙离子、三磷酸肌醇(IP3)等第二信使系统在阿片类物质依赖和耐受中具有重要作用。cAMP通路上调是目前建立最完善的阿片类物质依赖的一种适应性机制。目前认为长期使用阿片类物质形成依赖时,神经元逐步对其产生耐受,AC-cAMP系统逐渐上调,这种上调被认为是内源性阿片肽系统为了使信号转导维持在一定水平的内在补偿反应,于是阿片类物质便能与cAMP途径形成稳定的依赖状态。
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是中枢神经系统中迄今所知最强的内源性抗阿片物质。CCK-8主要分布在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在中枢神经系统,以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的形式结合特异性CCK受体来行使它的功能。CCK-8受体有两种形式:CCK1R(CCK-AR)和CCK2R(CCK-BR),均属于G蛋白耦联受体。CCK1R主要分布于外周系统,而CCK2R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有研究表明给大鼠连续多次注射吗啡,发现脑脊液(CSF)中CCK-8含量显著升高,脑内CCK-8mRNA表达增加,提示CCK-8参与吗啡耐受的形成。CCK2R拮抗剂还可减轻吗啡依赖和戒断症状,抑制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PP),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观察CCK-8对海马细胞cAMP水平的影响,来探讨CCK-8及其受体拮抗剂参与吗啡依赖和戒断形成的受体后机制。
实验方法:
1.出生1~2天的健康Wistar乳鼠,75%乙醇全身消毒,无菌条件下取脑,剥离出海马置于冰浴的解剖液中,解剖显微镜下剥离血管和室管膜,0.125%胰蛋白酶消化(37℃,30min)后加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进行细胞培养,采用HE染色和细胞免疫化学方法对细胞进行定性鉴定。
2.采用原代培养5d的海马神经元细胞,随机分组:对照组(Con组),单纯吗啡组(Mor组),纳络酮催促戒断组(Nal组),吗啡+CCK-8+纳络酮组(Mor+CCK-8+Nal),吗啡+CCK-AR拮抗剂(10-10mol/L,10-8mol/L,10-6mol/L,10-5mol/LCR-1409)+纳络酮组(Mor+CR-1409+Nal),吗啡+CCK-BR拮抗剂(10-10mol/L,10-8mol/L,10-6mol/L,10-5mol/LCR-2945)+纳络酮组(Mor+CR-2945+Nal)。于细胞培养液中加入100μmol/L的吗啡,作用48h形成类吗啡依赖细胞模型,然后加入10μmol/L纳络酮作用15min形成类纳络酮催促戒断细胞模型。在纳络酮催促戒断前1h给予CCK-8及CCK受体拮抗剂(CR-1409、CR-2945)。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海马神经元细胞cAMP含量的变化。实验数据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各组均数的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用最小显著差法(LSD)作两两比较,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1.在培养瓶内采用无血清培养液培养海马神经元细胞与传统方法相比,细胞生长周期长,生长状态好,细胞纯度高,数量多。
2.10-6mol/LCCK-8可增加纳络酮催促戒断海马神经元细胞cAMP水平,而CCK-8受体拮抗剂CR-2945和CR-1409则抑制纳络酮诱导的cAMP的升高,CR-2945呈剂量依赖性,但CR-1409无剂量依赖性;相同浓度下,CR-2945对纳络酮诱导cAMP升高的抑制作用强于CR-1409。上述结果为CCK-8受体拮抗剂缓解吗啡戒断症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