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允许发展民营经济以来,通过20多年的成长,乡镇工业企业中的一部分已经由原来的个体作坊式的小型零件生产工厂和设备组装工厂,发展成为了目前这种拥有一定的资金、技术、熟练工人,占有相当市场份额的大型集团公司。这些乡镇民营企业在兴办之初,往往选择在自己的家庭所在地选址设厂进行生产,通过十到二十年的成长期,企业的规模扩大,业务量增多,各企业普遍要求离开基础设施薄弱和信息闭塞的原厂址,通过在空间上的集中,实现产业组织内各单位生产和贸易的专业化。
此现象具有很强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我国的经济增长很大一部分是由占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民营企业提供的,而它们又普遍具有很强地域性。这些成长中的经济体在解决了初期模仿生产和加工生产阶段中遇到的市场狭小、产品单一、设备简陋、资金量小和竞争力不足等困难后,普遍又会遇到市场交易费用上升,行业内技术改进缓慢,工业化和专业化过程停滞这样的尴尬。如何在传统农村工业化的过程中打破发展瓶颈,保持区域经济的持续活力,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平稳转型是我国当前现实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被大家普遍认可的“温州发展模式”,通过前期的劳动力输出和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开拓,快速地形成区域性的行业组织和专业化市场,在小商品领域迅速占领销售市场并形成区域品牌。这与本文要进行研究的长垣县起重机行业的发展模式相似又不尽相同。首先起重机行业属于大型工业项目,在产品的技术升级和新工艺开发上,有着小商品不可比拟的优势;其次,本文的研究对象——长垣县起重机行业位于深陷内陆的河南省,不具有温州那种优越的区位条件和成熟的商业环境,从一定程度上讲,长垣民营经济的崛起比温州又更加具有纯粹的经济学意义。本文通过对该区域特定行业的发展过程攸分析,想要向读者展现这种“由劳动力外流到回乡生产到形成企业再到产业集中并向区域产业集群演化”的经济社会转型模式。这种工业化模式,对于我国当前的新农村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