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果实发育过程纵横径变化规律及其器官形状相关性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ba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瓜果实发育过程中形态变化不仅决定商品果实的果形,也可能与产量有密切关系。国外内对黄瓜果实生长特性已有一些研究,但对果形发育动态变化尚缺乏系统研究报道。本研究以4个果型共28个黄瓜材料为对象,定期测定花后不同时间果实和果柄的长和粗等变化,并对果实、种子、花瓣、子叶、真叶的形态测量后进行相关性分析,选出3类不同长度的代表品种,对果形基因CsSUN和CsLNG1在不同时期的表达量进行测定。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长果类、中长果类、短果类果实的长和粗及圆果类的果粗呈双S曲线变化,圆果类的果长呈单S曲线变化。四种果型黄瓜的果形指数都在前期增大,中期波动较为明显,在成熟后期保持稳定。长果型黄瓜在花后3-9 d,果长和果粗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并且都在花后6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3.72 cm和0.44 cm;花后9 d开始,长和粗的增长速度变慢。中长果类黄瓜的果长和果粗都在花后3-6 d快速增长,平均日增量都在花后6 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54 cm和0.35 cm;从花后12 d开始,果长和果粗又加快增长,并都在花后15 d达到第二个生长高峰。短果型黄瓜果长日增量在花后6 d达到峰值,为1.34 cm,此后果长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果实发育期间果粗持续增长,并于花后12 d达到最大值,日增长量为0.44 cm。圆果型黄瓜的果长和果粗在花后3-6 d增长最快,日平均增长量分别为1.43 cm和0.74 cm;花后6-15 d增长速度逐渐减慢,花后15 d以后日生长量骤然下降。2.不同类型黄瓜果柄主要以纵向生长为主,果柄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增长变化波动明显,不同果型黄瓜果柄基本都在生长前期发育增长,花后0-6 d是果柄快速增长的时期。其中长果型黄瓜的果柄长、中果型黄瓜果柄粗、圆果型黄瓜的果柄长和粗的快速增长期为花后3-6 d,长果型黄瓜的果柄粗、中果型黄瓜的果柄长、短果型黄瓜果柄长和粗的快速增长期为花后0-3 d。3.4种果型黄瓜的果粗都会伴随果长增长而显著增加。中长果型和长果型的黄瓜果柄粗会伴随果柄长增长而显著增加。相关分析表明,中长果型黄瓜的果实形状与种子、叶片、子房、花瓣等形状相关,这些器官宽大粗壮时,果实也较粗壮。4.长果型黄瓜3511和圆果型黄瓜Q24的果长果粗由CsSUN和CsLNG1两个基因共同调控,中长果型黄瓜29的果形主要由CsSUN调控;两个基因在不同时期的表达量均为3511>29>Q24,使黄瓜外部表现为果实长度3511>29>Q24;圆果型29号黄瓜CsSUN和CsLNG1均在后期停止表达;CsSUN表达量均在花后6 d达到最大,3511和Q24号黄瓜CsLNG1表达量分别在花后12 d和6 d达到最大,两个基因不同时期表达量差异,决定了其果长和果粗“慢—快—慢”的变化趋势,且都在花后6 d快速增长。
其他文献
<正> 近几年我们对80例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进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阳性率达67.5%。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男52例、女28例;年龄10~76岁。所有患者均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总结了超高层建筑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及其分析方法,介绍了Pathfinder疏散模拟软件的计算原理。结合典型超高层工程案例,分析了其疏散设计特点,并基于Pathfinder软件建立了超
目的:比较中药、光凝及二者结合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14 6例 ( 2 10眼 )DR患者作观察。 5 1例 ( 79眼 )根据辨证论治分型予以中药 ;42例 ( 6 3眼 )做视网膜
本文运用认知语法理论“意象图式”对汉字“上”进行分析,在以图式表征为依据的基础上,讨论中心图式与其具体化图式之间的关系,以及“上”的隐喻表达及其与意象图式之间的联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烟草行业已经进入了转型时期,所以烟草业要以大资金开展集团作战,对公司内部的资金进行科学与统筹管理,以便可以更好地提升资金的效率,快速地实现烟
中国梦,这一时代的最强音,正在神州大地激荡。$$    滚滚长江之畔,悠悠汉水之滨,大武汉正乘着中部崛起,湖北腾飞的翅膀,大踏步地追逐复兴之梦。$$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报纸
文章分析了逆变器间产生环流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逆变器下垂控制策略的方式。通过引入虚拟阻抗,并在各逆变器间引入通信环节,该控制方式可以改善系统功率分布平衡,减小逆变器
马克思说:“妇女解放是人类解放的价值尺度,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前提条件。”说唱剧《解放》大胆选取“裹小脚”这个束缚了中国女性上千年的陋习为题材来反映上述主题。创作
《第三二胡狂想曲》是王建民在狂想曲题材上继第一首和第二首之后所尝试的第三首作品。因其源自新疆民族音乐,此曲为我们带来极具异域风情的画面感,将新疆当地的民俗风情进行
<正>辞旧迎新之际,以我们所为主,结合其他兄弟艺术研究单位,历时一年,组织了一批涉及全省音乐、舞蹈、曲艺和戏曲等方面的艺术研究论文,我们选择在《太原大学学报》刊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