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构式语法和语用学的相关原理,对现代汉语自然力名词作施事(以下简称“自然力施事”)的SVCO句系统进行分析,描写并论证了其句式语义。论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第一,通过语料搜集和数据统计,将研究的基本句式定义为:NP<,施(自然力)>+V<,单>C<,单>+NP<,受(即SVCO);并将SVCO句的变体也纳入了搜索范围,发现自然力施事的V<,单>C<,单>还能进入主宾可换位句、“使”字句、“把”字句和“被”字句。
第二,考察了五类小句的分布规律。统计发现,“被”字句在语料中的出现频率最高;而不同语义指向的C单及其构成的V单C单能进入的小句类型并不相同,其分布表现为以下等级序列:“被”字句>“把”字句>SVCO>“使”字句、主宾可换位句(“>”代表更容易进入)。
第三,论文的主体部分根据构式语法理论,考察论证了自然力施事小句区别于一般句式的“构式语法”,即“自然力施事在特定范围内自动执行某些活动,使受事怎么样”的语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这个格式对小句各论元,即NP<<施(自然力)>、V<,单>、C<,单>、NP<,受>的制约。还分析了C<,单>的语义指向对句式语义判定的影响,证明不管C<,单>的语义指向如何变化,它们依然符合上述这个语义格式。这部分最后考察了各类句式与相近句式的转换限制,发现“被”字句的合格度是最高的,是自然力施事小句的常规句式。
第四,尝试从语用角度对自然力施事小句的特点进行解释。认为由于焦点凸显的要求,使用有标记句式比SVCO句更好;而造成“被”字句出现频率高的原因在于:自然力施事的“弱施事性”特点,“主观表达完全受影响”的要求,以及“被”字句的主题性和有效率程度最高。
最后对“及物性”进行了一些思考,认为及物性最高的小句并不一定是语篇中使用最多的,通常认为的及物性较低的“被”字句反而最常用,从而证明小句及物性的差别并不仅仅在于小句本身的结构和特点,和语篇语用也有很大的关系。
由于本文从句法形式上,论证了自然力施事小句不同于一般施事小句的句式语义,因此,有助于我们对自然力施事小句所呈现的一系列形式特征的解释。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尝试从描写到解释。在描写、论证过程中努力秉承形式主义的操作风格;在解释时,则接受了功能主义的部分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