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资产证券化是近三十年来,世界最有前景的金融创新,并成为发展最快的一种结构性融资方式。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迅速演变成最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给资产证券化带了负面影响,因此,资产证券化也受到质疑,但不能否认其已成为金融市场上最具有活力的成熟产品和对资产现金流进行分配和管理的技术。资产证券化发源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截至2004年底美国资产证券化产品余额已达到7.3万亿美元,市场规模大于美国国债市场(3 .9万亿美元)和美国联邦机构债券市场(2.7万亿美元)。资产证券化产品之所以如此受到青睐并得到飞速发展,同它的经济效应和给企业带来的财务效应是密不可分的,它被世界誉为最有前景的金融创新和新型的融资工具,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上第三种主流融资方式。作为转型时期的中国经济,由于资本市场落后,企业面临融资困境,因此,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并为转轨时期的面临融资困境的企业提供一条融资途径,。本文从资产证券化作为企业一种新型融资方式这样一个视角,研究了企业资产证券化及其对资本结构、公司治理所带来的影响。论文共五章,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本文的第一章和第二章以回顾了国内外关于资产证券化理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企业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入手,主要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经济意义,阐述了企业资产证券化的运作基本理论。资产证券化是资本市场上进行直接融资的一种方式,其还款来源是一系列未来可以回收的现金流,其实质是出售被隔离的未来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而获得融资,其信用基础是企业部分资产的信用;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既能对企业已有存量资产的优化配置,又能在不增加企业负债或资产的前提下实现融资计划,使企业可以突破股权融资或债权融资所形成的直接投资与被投资关系,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因此,企业资产证券化在信用基础、融资成本、融资风险、融资效率、对企业的约束控制、适用条件等方面与传统的股权融资和债权融资存在明显的区别,它已成为全球资本市场上第三种主流融资方式。企业融资决策的目的是增加企业价值,优化资本结构。按照现代企业财务理论,资产证券化在成为企业一种融资方式后会对企业资产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企业资本结构不仅影响企业的融资成本和企业价值,而且融资结构影响企业的治理结构,即经理、股东和债务持有者之间的契约关系。本文第三章通过引入融资基本理论,以信息不对称下的新资本结构理论为分析背景,通过定性分析代理成本,信息成本,破产成本,证明了资产证券化对资本结构优化作用;并通过对资本收益率,收益增长率、融资总成本、财务杠杆、风险的降低和现金流等财务指标的考察,揭示了资产证券化对企业价值的正向效应。因此企业资产证券化不但增加了企业自由现金流,提高了资产流动性和资金使用效率,而且降低了存量资产的风险,是非常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方法,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论文结尾对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资产证券化融资操作案例进行介绍和分析,对企业资产证券化在我国融资中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对其运作工具及运作方案等基本融资准备和实施操作进行了介绍,就企业融资中引进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分析得出,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法律、信用等条件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引入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应该采取试点和创新的方式,逐步、稳固地开展,完善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相关法律、市场和体制环境,分阶段、有步骤地稳步推进资产证券化项目融资的引进工作。由于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出现的时间较短、发展速度迅猛、交易结构复杂、涉及参与方较多,许多国内外学者纷纷以不同的理论支点和研究思路对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探索,但从企业资本结构优化角度对资产证券化进行的研究却非常稀少。本文结合现代企业财务理论的资本结构理论对资产证券化进行一种探讨和尝试,但这仅仅是众多探索中的沧海一粒;资产证券化对企业资本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等需要更进一步地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在中国广泛开展企业资产证券化还受到一些约束和限制,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和新兴市场条件下,如何推动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实践发展和开展理论研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今后应密切关注中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和发展动向,并不断对其进行丰富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