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强军的需要,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工作越来越受重视。为了有效保障退役军人权益,国家成立了退役军人事务部,这也体现了国家对退役军人工作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的退役军人数量庞大,如果他们的权益得不到合理保障,没有合理的维权途径,会导致他们产生不良情绪,作出过激行为,例如集体上访。这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军队建设和国家安全。因此,如何切实的保障退役军人权益是目前需要十分关注的问题,对退役军人权益保障进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强军的需要,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工作越来越受重视。为了有效保障退役军人权益,国家成立了退役军人事务部,这也体现了国家对退役军人工作的高度重视。当前我国的退役军人数量庞大,如果他们的权益得不到合理保障,没有合理的维权途径,会导致他们产生不良情绪,作出过激行为,例如集体上访。这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军队建设和国家安全。因此,如何切实的保障退役军人权益是目前需要十分关注的问题,对退役军人权益保障进行研究符合社会发展要求。本文从我国退役军人的概念和权益范围上进行分析,厘清“退役”以及“退役军人”的概念与范围,对退役军人权益的范围进行探讨,明确本文研究的对象和范围。对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的必要性以及价值予以探究,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和原则决定了必须对退役军人的权益进行保障,保障退役军人权益是补偿退役军人所做牺牲和贡献的必然要求。军人因为履行了服兵役的义务,承担了更多的国家义务,做出了更多的牺牲,军人服役时减损的权益,在退役后仍需得到恢复,需要得到法律上的特殊保障。通过对我国退役军人权益保障的立法现状和法律实施状况的梳理,找出其中出现的问题。这一保障制度的立法缺乏科学性,在退役军人物质帮助权、受教育权、劳动就业权等方面规定的不完善。法律对退役军人权益的救济渠道不明确。考察和借鉴国外的做法,对完善我国退役军人权益保障制度有一定的启示。美国作为军事强国,对退役军人权益的保障是十分系统的,有着健全的法律体系和很高的福利待遇,尤其是教育资助这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我国要建立完备的退役军人权益保障法律体系,明确退役军人的救济渠道,加强机关的监督工作,从各方面保障退役军人权益。
其他文献
公务员的权利救济制度一直是行政法关注的重点内容。随着我国新《公务员法》的颁布,我国公务员的权利救济机制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相比之前单一的公务员权利救济机制,现在我国的公务员权利救济制度基本建立。但是,目前的公务员权利救济机制仍然是有待改进的。公务员录用工作是国家录取公务员的重要步骤,公务员录用的整个过程,都应该重视“公务员”这个群体的权利。近些年以来,公务员录用争议案件层出不穷,公务员录用争议权利
近年来,政府执法在诸多领域暴露出严重问题,如食品药品监管不力,对污染生态环境与破坏自然资源的纵容,国有资产及国有土地的浪费等。在损害政府形象的同时,也给公众心理和公共利益带来双重伤害。为应对公共利益保护缺位的局面,党中央率先作出改革指示,行政公益诉讼正式提上法律修改议程。制度构建从无至有、法律规范从粗简到完备,行政公益诉讼不再是学术研究领域里的抽象概念,而转变成制度层面的具体设计。诉前程序作为我国
检察制度经历了风雨的洗礼,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演变为独具特色的制度。检察制度的核心是检察权,检察权的动态存在方式是检察权配置。针对检察权的属性和地位各国都在不同的程度进行探讨,我国也对此进行争论。由于对我国检察理论没有统一的共识,导致检察机关的发展相对缓慢,检察机关的性质也长期争论不止。这制约着我国检察权发展,更影响检察权配置的科学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后,职务犯罪侦查权从检察权中分离出去,转隶至新
行政区域划分是国家运用公权力对我国行政区域进行的层级、地域以及隶属关系的划分。由于涉及到区域内建制的调整和隶属关系的变更,因此行政区划工作与我国的政权组织体系有密切的联系,在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宏观上来说,行政区域的划分涉及到纵向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从微观上看,行政区域的划分又与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进而对资源的配置以及人民生产生活产生重要影响。行政区划相关规定出现在我国《宪法》第一章总
国际商事仲裁由于自身的秘密性、高效性以及仲裁裁决全球范围内的可流通性等特性,在国际商事领域适用广泛,是目前国际商事交往中最常见的纠纷解决方式。但是,近年来,随着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复杂化,传统的国际商事仲裁规则在一些方面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国际商事的新发展,世界各仲裁机构频繁修改仲裁规则,不断创新仲裁实践,出现了合并仲裁、集团仲裁、第三人制度、成文证据规则、证据开示制度、早期处置机制、仲裁复裁程序、紧急
近些年来,由于对行政复议的制约和监督机制不力,复议制度并未完全发挥其监督纠正和救济的功能,反而出现了法制机构的专业人员缺失、行政机关内部互相偏袒等局面,致使行政复议机关不能独立公正裁决,且我国行政复议机关法律后果承担也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对复议机关的后果追究无法有效地实施和运行。虽然监察法的出台加大了对公职人员违法渎职的处置力度,更为具体详细地规定公职人员的法律后果追究,但在行政复议、诉讼、国家
侵犯财产犯罪有取得型、挪用型、破坏型之分,笔者在本文中将要着重探讨的是其中的取得型财产犯罪,典型的有抢夺罪、盗窃罪、抢劫罪,其中抢劫罪侵犯的是双重法益,本文对抢劫罪侵犯法益的探讨,仅限于财产属性方面。取得型财产犯罪是司法实务中的一种高发犯罪,在认定方面存在诸多争议点,在刑法学界也有众多观点,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为了明晰各个学说的概念,指出它们各自在解决实务问题中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一个更为合理的、能
刑事诉讼证明标准问题一直是我国刑事法学理论与实践领域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法律文化传统的不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在不同的地域、国度往往有着独具特色的表达。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虽然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它还存在一些缺陷。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和积极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明标准,这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研究拟通过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分析和域外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考察,为完善我国现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提
《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自1986年颁布,经历2009年的修订与两次修正之后,对邮政专营的业务范围却仍旧采取了回避态度,2017年,贾友宝诉青岛市黄岛区政府行政复议不作为案中,法院判决使用民营快递寄送国家公文属于违法行为,但法院在涉及这一问题的其他判决中态度亦不明朗,在法律实施过程中,以邮政专营制度作为补偿手段的邮政普遍服务处境也十分艰难。加之私营快递企业的飞速发展,有不少声音认为邮政专营制度实则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现阶段司法改革的着重方向,当前在速裁程序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接下来就面临着向纵深发展的问题。《刑事诉讼法》第十五条规定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适用于所有案件,但是目前在司法实践中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主要的适用范围在轻罪案件,在重罪案件中的适用有待完善推进,加大对重罪案件适用的力度,结合轻罪案件适用的经验及启示,将重罪案件纳入适用范围有现实基础也有法律依据,最主要的意义在于兼顾公正与效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