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床上,各种原因的外伤导致拇指软组织缺损较常见。由于拇指功能约占手功能的40%-50%,有很重要的地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以保留拇指的长度,恢复其结构的完整性为目标,尽可能的保障拇指的功能。目前,治疗拇指皮肤缺损一般选用外科皮瓣治疗。依据软组织缺损的面积、缺损位置、医疗机构的条件、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患者的期望值可供选择的皮瓣种类有很多。腹部皮瓣和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在临床上较常见。属于操作相对简单、临床效果显著的两种皮瓣,均可用于拇指软组织损伤的治疗。腹部皮瓣具有用途广泛、操作简单、切取安全等特点,适合基层医疗机构开展。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人们发现腹部皮瓣外形臃肿影响美观,需要二期手术修薄皮瓣;患肢长期的强迫体位,易引起患肢所在的关节僵硬。此外,皮瓣还具有不耐磨、无感觉重建等诸多缺点,渐渐不作为首选治疗方案。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临床运用效果确切,用于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渐渐被大家认可。目的:探讨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与腹部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和术后并发症,为拇指软组织缺损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7年10月收治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共46例(n=46),其中重物挤压伤25例(54%),锐器伤13例(28%),热压伤3例(7%),其他创伤5例(11%)。对照组30例(n1=30),为腹部皮瓣修复组。男性22例(73%),女性8例(27%);年龄为28-60岁,平均42.00±9.18岁。受伤机制:重物挤压伤16例,锐器伤9例,热压伤2例,其他创伤3例;皮肤缺损面积介于2.0 cm×1.5cm-2.5 cm×2cm,平均3.56±0.48cm~2。观察组16例(n2=16),为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组。男性13例(81%),女性3例(19%);年龄为32-65岁,平均45.00±8.88岁。受伤机制:重物挤压伤9例,锐器伤4例,热压伤1例,其他创伤2例;皮肤缺损面积介于2.0 cm×1.5 cm-3 cm×2cm,平均4.00±0.91cm~2。观察两组患者皮瓣一期成活例数、患者满意度、二期修薄例数、术后2个月患指所在的肢体肩、肘关节活动度,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差异,观察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至少3个月。(1)对照组30例皮瓣均成活。其中,一期愈合20例(67%),10例(33%)皮瓣边缘部分坏死,通过外科换药,二期愈合;观察组16例(100%)皮瓣均一期成活,有2例(12.5%)术后出现静脉回流不畅,及时予以拆除皮瓣蒂部缝线,在远端针刺放血,促进血液回流,愈合良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p=0.025)。(2)术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2个月后门诊复诊,测量肩关节和肘关节活动度,与健侧作对比,评估肩肘关节活动是否受限。对照组30例中有18例无活动受限,有10例较明显受限,2例轻度受限。观察组16例均无肩肘关节活动受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0,p=0.01)。(3)对照组的患者中有21例(70%),因为皮瓣的臃肿,影响美观,二期行皮瓣修薄手术。9例(30%)皮瓣外观臃肿,但是患者对美观和功能要求较低,放弃再次手术修薄。观察组患者16例患者皮瓣较美观,均无需修薄手术。有4例(25%)患者出现植皮区不适感;对照组患者满意度为33.33%,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75%。结论:在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治疗中,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相对腹部皮瓣具一期愈合率高、皮瓣外形美观、无关节僵硬的并发症、患者满意度高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