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探讨借代的含义推导及其演变的问题,着重以借代含义的产生及其语义演变为主要线索,从历时和共时两个层面为借代的理解机制提供语用和认知阐释。认知语义学认为借代的借体和本体同属于一个认知域,人们在理解借代时可以凭借借体和本体在概念结构中的邻近关系,使两者产生映射,如可依据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借“下身”代“生殖器”。但是大腿、小腿和脚也属于下身的部分,为何没用“下身”指代它们?一般会话含义理论从会话的经济原则说明编码意义和含义是部分与整体的借代关系,理解者依据常规关系推导出含义以充实命题的意义,如“三碗不过岗”以容器(碗)代内容(酒)。但酒家的碗不光是用来盛酒的,为何“三碗”不是指三碗饭或菜等。此外,有的借代(如“不正经”、“不是吃素的”)的意义已不需要在线推理就能为人们所领会。为解决以上这些问题,本文提出新的观点,认为借代的含义产生之初离不开语境参数和最佳关联假设,只要有合适的语境刺激,任何话语都有被解释为借代的可能,最佳相关的语境假设可以使字面意义和含义产生联系,故不一定需要预存的概念结构的支撑。同时,借代的含义和任何语用含义一样,也有一个语义演变和规约化过程,本文把借代的含义演变看作一个连续体,连续体两端分别是创造性借代和规约性借代,中间部分是一般性借代,它们分别与特殊含义、规约含义和一般含义相对应。第一章,从英语“metonymy”的译名——“转喻”/“借代”之辩展开,在总结分析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就“metonymy”是“代”是“喻”的问题,分别从传统修辞学角度和认知语言学角度进行了梳理,认为把“metonymy”翻译为“借代”更为合理,从而解决了“metonymy”的译名问题,并鉴定了借代的定义。第二章,根据借代的语义演变过程即借代的语法化过程,把借代看作一个连续体,连续体两端分别是创造性借代和规约性借代,中间部分是一般性借代。它们分别与特殊含义、规约含义和一般含义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借代的规约含义理解不必通过推理,仅需从大脑记忆中提取即可。而对借代的一般含义和特殊含义则需推理获得。第三章,在回顾认知语义学家对借代运作机制探讨的基础上,就推导借代的目标义提出需要讨论的三个主要参数,即理解借代的语境参数,借体的选择和借体到本体的可及性。文章认为借体到本体的可及性问题是理解借代机制的核心,需要结合语用学理论才能对其作出完整解释。第四章,由于认知语言学对借代运作机制研究的局限性,在本章中我们引入语用学理论进行补充。在语境参数的控制下,由于一般性借代推理和创造性借代推理的目标含义各不相同,因而分别用Levinson信息原则和Sperber&Wilson关联理论详尽区分和探讨一般含义和特殊含义的推理模式,进而解决借代理解的借体到本体的可及性问题,并完成对借代机制的论述。第五章,作为语义扩展的重要方式,借代和隐喻的关系密不可分。本章着眼于人体五官的借代用法,通过五官借代的语料分析进一步论证借代与隐喻的连续体。第六章,由于借代的跨学科研究趋势,本章将把借代置于翻译学的研究范式中,通过借代思维在英汉词汇互译中的实例分析,认为借代思维在英汉互译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第七章,得出本文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