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正迎接着新挑战和新机遇。新挑战方面,目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行业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低,随着生产要素成本抬升、发达国家"制造业回流"战略压力,亟需产业转型予以应对。新机遇方面,全球正经历第四次工业革命,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大数据等技术革新产业涌现,新产业运作模式不断衍生出现,同时"十三五"规划提出重视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成立扶持产业基金进行资金支持。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生产性服务业具备知识密集、产业关联性强等特点,能够通过提供中间投入驱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提升附加值,推动产业迈向高端化。本文综合学者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方面的成果,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具体研究产业对象,通过价值链分析两产业的互动机制。以上海市为例,分别采用投入产出法和VAR模型从产业关联性和互动效果方面对两产业互动关系进行短期和长期视角的实证研究,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论文内容安排:第一章阐述论文研究主要背景、内容及方法,对创新点、不足和局限补充说明。第二章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评述,对生产性服务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做出适用本文的概念界定,同时总结产业特征。第三章总结产业互动理论基础和外部影响,分析两产业在价值链各环节上的互动过程、机制和模式。第四章介绍现阶段上海两产业发展具体情况以及促进互动采取的措施。分别通过投入产出法和构建VAR模型对互动关系进行短期和长期、关联性和互动效果的不同角度分析,结合现实情况进行分析阐释。第五章总结全文观点结论,提出政策参考建议,最后指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本文的结论为:第一,生产性服务业与电子信息制造业存在互动基础,并且通过产业互动可以有效降低后者经营环节成本,并提供专业技术水平高的服务投入,从而带来产品高附加值。第二,生产性服务业和电子信息制造业分别在价值链上、中、下游三个环节存在关联关系并进行互动,其中价值链上游环节与科学研究活动进行产业关联,采用总部经济方式或者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的形式进行互动,并且随着互动深入出现制造商逐渐转变为服务商的趋势;价值链中游环节互动方式以外包为主,主要与物料采购、融资租赁、分销物流等环节进行产业关联,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改善生产经营流程来进行互动;价值链下游产业关联在营销推广、品牌建设等环节,并采用总部经济或者第三方形式产生互动。第三,通过投入产出法进行短期关联性分析发现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研发、设计、品牌及营销等方面较弱,技术含量相对不高,与生产性服务业的直接产业关联不明显,但有明显密切的间接产业关联性。通过VAR模型进行长期互动效果实证研究,目前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电子信息制造业互动处于初级阶段,互动效果作用较弱,其中后者对前者有长期持续的正向拉动作用,但由于互动环节业务技术含量低、贡献价值小,拉动作用效果并不明显;而前者对后者产生短期较弱的负方向作用效果,表明存在资源挤占现象,考虑到目前后者处于产业转型时期,生产性服务业通过发挥负方向作用效果,在后者现阶段低端价值链环节产生挤出效应,利于价值链向产业高端环节攀升,从而理顺匹配关系形成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