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以来,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起点不公平的矛盾已逐渐得到缓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教育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关注逐步加大,均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教育发展目标被逐步提上日程。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从广义上说就是教好每一个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而不是集中优质资源发展某些重点学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要求政府公平合理的分配教育资源,不仅表现在政府要均衡教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投入比重,而且,在教育体系内部,区域间、城乡间教育资源分配要公平,各级各类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投入要合理。
本文选取江苏省苏北地区L县作为调查分析的对象。一方面,L县属于江苏省贫困县之一,财力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义务教育供给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角度,设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县31个乡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教育资源配置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实证综合评价了L县校际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并发现:L县义务教育资源初中阶段配置的均衡性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小学阶段,另外,资源配置不均衡在学校内部主要表现为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物力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并基本满足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回归分析,对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教师人事管理政策对校际问资源配置差异影响最大,其次是学龄人口规模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另外,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学校的办学性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校际资源配置状况产生影响。
要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校际间的均衡配置,首先在保障物力资源配置基础上,重点加大对教师资源投入。其次,关注生源大量增减的学校,调整学校布局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再次,关注经济贫困乡镇,加大教育资源向贫困乡镇的倾斜力度。最后,重视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加快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