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分析的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校际差异分析——以苏北L县中小学为例

来源 :南京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pskyc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以来,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起点不公平的矛盾已逐渐得到缓解。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于教育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的关注逐步加大,均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教育发展目标被逐步提上日程。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从广义上说就是教好每一个学生,办好每一所学校,而不是集中优质资源发展某些重点学校。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要求政府公平合理的分配教育资源,不仅表现在政府要均衡教育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投入比重,而且,在教育体系内部,区域间、城乡间教育资源分配要公平,各级各类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投入要合理。   本文选取江苏省苏北地区L县作为调查分析的对象。一方面,L县属于江苏省贫困县之一,财力相对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义务教育供给不足的现象;另一方面,在“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县域内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成为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从存量资源和增量资源角度,设计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对该县31个乡镇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的教育资源配置进行了抽样调查。根据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实证综合评价了L县校际义务教育资源的配置状况,并发现:L县义务教育资源初中阶段配置的均衡性在一定程度上高于小学阶段,另外,资源配置不均衡在学校内部主要表现为教师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物力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改善,并基本满足需要。在此基础上建立回归分析,对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得出:教师人事管理政策对校际问资源配置差异影响最大,其次是学龄人口规模以及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另外,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学校的办学性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校际资源配置状况产生影响。   要实现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校际间的均衡配置,首先在保障物力资源配置基础上,重点加大对教师资源投入。其次,关注生源大量增减的学校,调整学校布局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再次,关注经济贫困乡镇,加大教育资源向贫困乡镇的倾斜力度。最后,重视城乡教育资源差异,加快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城乡共享。
其他文献
现代化农业体系要求将资源、技术、劳动力等生产率因素集中于区域内某些产品的生产。此类农产品必须满足有市场潜力,运用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充分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和特色,品质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事业逐步发展,随着近年国家“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中国承包商在世界各地取得了一些业绩。但同时,一些失败案例,也暴露出了中
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金融业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银行并购案例日益增多。然而,由于我国正处在一个深刻变革的转轨时期,银行业并购多数以金融稳定
对保险公司来说,风险管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机动车辆保险中风险管理的成败不仅会影响到保险公司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甚至也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稳定。目前,国内财产保险公司已有70余家,由于竞争主体众多,各家保险公司为了拓展业务,不计成本,盲目竞争的现象十分突出,重规模,轻效益,导致保险公司利润偏低,尤其是机动车辆保险的赔付率居高不下。车险赔付率过高,究其原因是我国对机动车辆保险业务活动中的风险没有引起足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农户经营日益多样化的背景之下,农户的金融需求日渐强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解决“三农”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