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红外波段(800-1600nm)在光纤通信,生物和传感器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将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波长扩展到近红外波段具有重要的意义。稀土离子配合物能够获得窄的发射峰,在近红外波段可以实现高的发光效率。窄带隙半导体量子点材料也因其量子尺寸调节,性能稳定,可溶液处理等特性吸引了很多研究人员的关注。本论文主要研究基于稀土配合物NdQ和PbS量子点的近红外电致发光器件。(1)采用NdCl3的水溶液与8-羟基喹啉的甲醇溶液在室温下反应合成了稀土配合物NdQ,分析了其光学性质和机制。将NdQ与聚合物PVP混合制备了稀土杂化材料,由于使NdQ分子结构更加刚性化,配体吸收能量可以高效地传递给Nd3+,因此增强了Nd3+的荧光发射强度。(2)制备了结构为ITO/PEDOT:PSS/PVK/NdQ/Al的近红外OLED,结果显示在905、1064、1340nm处均观察到荧光发射,分别对应于Nd3+的F3/2→4I9/2,4F3/2→4I11/2, F3/2→4I13/2能级跃迁。讨论了两种功能层对器件Ⅰ-Ⅴ曲线和EL光谱的影响,PEDOT:PSS高的导电性降低了器件的串联电阻,增大了器件的工作电流;PVK与PEDOT:PSS共同降低了空穴的注入势垒,实现了NdQ发光层区域的载流子的注入平衡并改善了器件的发射强度。此外,PVK有效降低了ITO电极表面粗糙度,也是提高器件性能的原因之一。(3)制备了结构为ITO/PVK:NPB/NdQ/Al的双发光层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过PVK:NPB层的蓝光与NdQ层的橙色光混合实现了很好的白光发射。(4)PbS纳米晶是一种重要半导体材料,在太阳能电池和光探测器等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我们以不同粒径的PbS量子点薄膜作为波长转换膜,形成了简单结构的PbSQDs/Glass/ITO/PVK:NPB/Al的近红外电致发光器件,正向电场下获得900-1600nm范围可调节峰值的近红外光发射。当以单独的PbS量子点作为有源层时,在可见光区获得了发射波长随电压变化的器件,借助合成量子点中间产物的PL谱分析认为器件在可见区域发射来自pb2+能级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