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有8300多万残疾人,智力、精神及其他各类重度残疾人大多数依靠亲属供养,长期需要专人照料,基本需求缺乏有效保障,家庭承受较大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解决这些有需要的残疾人托养服务问题迫在眉睫。我国残疾人托养服务自2007年开始,经过“十一五”期间的不断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根据新公共服务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和网络治理理论的指导,再结合我国政治、经济、社会的实际情况,为我国残疾人托养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一种新型模式,初步尝试构建残疾人托养服务网络模式,以期更好的满足残疾人的托养需求,从残疾人利益出发,满足其基本权益,解决现存问题。第一部分,说明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分析和梳理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相关理论和文献资料,找出研究不足,为之后的研究做基础性铺垫。第二部分,回溯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缘起,界定残疾人托养服务及托养机构的概念,梳理我国残疾人托养服务的政策法规,以新公共服务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和网络治理理论作为本文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介绍我国残疾人托养服务概况,分析比较家庭照料与机构托养,分析托养机构的主要形式、优缺点及托养方式,介绍我国托养服务的典型形式,总结托养服务已取得的成效。第四部分,根据我国残疾人托养服务的现状及残疾人联合会提供的各种数据,明确我国残疾人托养的现存问题:资金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托养机构的收费和残疾人家庭承受力存在矛盾、发展不平衡、硬件和软件建设落后、服务理念落后等。第五部分,在分析我国残疾人托养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新公共服务理论、社会支持网络理论及网络治理理论的指导,初步构建残疾人托养服务网络模式,明确概念、特点,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依托,残疾人联合会直接指导,残疾人社会组织、残疾人家庭主动承担责任,企事业单位、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的“个人、家庭、社会、政府”平等协商、相互协作的新型残疾人托养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