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DM)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DN的发病机制涉及血流动力学异常、遗传基因、氧化应激、代谢紊乱、慢性炎症状态及细胞信号通路等多方面的因素。其中,炎症因子引起的多条细胞信号通路的活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可引发肾组织的炎症级联放大反应,是调控炎症基因表达的枢纽。在某些因素影响下,JAK/STAT通路可过度活化,导致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在内的一系列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异常活跃,从而引起增殖、炎症、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损害。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1 (SOCS-1)是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一个关键的负性调控因子,SOCS-1在肾脏的高表达,可减轻DN的病理损害。同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也参与了DN的发病机制,近年研究发现,活化的JAK/STAT信号通路可调控VEGF的表达。糖肾合剂是由导师姚源璋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中药复方,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取得较好的疗效,组方切合糖尿病肾病中医以气阴两虚为本,兼夹湿热血瘀,毒损脉络的病机,具有益气生津、活血通络之功。在前期工作中,我们通过实验证明了糖肾合剂组方中部分中药可通过调节JAK/STAT通路保护肾脏。那么该方的整体疗效与调节肾组织 SOCS-1、TGF-β1及VEGF的表达是否有关呢?本实验通过观察高、低两种剂量糖肾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变及肾组织SOCS-1、TGF-β1及VEGF表达的影响,并以血管紧张素Ⅱ (Ang Ⅱ) 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钾作阳性对照,探讨糖肾合剂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研究方法1.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采用高脂饮食联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成模标准:非空腹血糖>16.7mmol/L。2.分组: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糖尿病组(DM组)、糖肾合剂低剂量组(TS1组)、糖肾合剂高剂量组(TS2组)、氯沙坦钾组(L组)。3.给药方法:正常组、糖尿病组大鼠按15ml/Kg/d剂量给予生理盐水,糖肾合剂高、低剂量组及氯沙坦钾组大鼠皆按15ml/Kg/d剂量给予相应的药液。给药干预共6周。4.疗效评价方法:给药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体重、血糖,24h尿蛋白定量;麻醉后腹主动脉采血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取肾,肾5.组织常规切片后行苏木紫伊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肾组织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糖尿病大鼠肾组织中SOCS-1、TGF-β1、 VEGF蛋白的表达,应用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进行半定量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性统计学处理,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P<0.01为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果1.糖尿病组的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均较正常组升高(P<0.01),血清白蛋白较正常组降低(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糖肾合剂高、低剂量组,氯沙坦钾组的24h尿蛋白定量均明显减少(P<0.01),血清白蛋白均明显升高(P<0.01),糖肾合剂高、低剂量组血肌酐、尿素氮也较糖尿病组下降(P<0.05);2.病理变化:光镜可见正常组大鼠肾小球结构清晰,形态规则。糖尿病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中重度增生,呈弥漫性改变,球囊部分粘连,肾小管上皮细胞呈空泡变性,间质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及纤维化。各治疗组肾小球病变均较糖尿病组减轻,以糖肾合剂高剂量组及氯沙坦钾组效果明显。3.糖尿病组大鼠肾脏组织中SOCS-1、TGF-β1、VEGF蛋白表达均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1),与糖尿病组比较,糖肾合剂高剂量组、氯沙坦钾组大鼠肾脏组织中SOCS-1表达进一步增加(P<0.01),糖肾合剂高、低剂量组,氯沙坦钾组的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VEGF表达减少(P<0.01);与糖肾合剂低剂量组比较,糖肾合剂高剂量组、氯沙坦组大鼠肾脏组织中TGF-β1、VEGF表达进一步降低(P<0.05)。结论糖肾合剂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大鼠尿蛋白、血肌酐及尿素氮,升高血清白蛋白,可减轻糖尿病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这种对肾脏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肾组织局部SOCS-1的表达,负性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TGF-β1、VEGF的过表达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