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是我国最基本的经济单元,也是城乡协调发展的纽带。在当前我国外受金融危机波及,内有经济结构失衡影响的大背景下,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特别是中西部县域经济,不仅关系到“三农”问题能否早日得到解决,更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持续性与稳定性。然而,县域经济发展正面临着种种“瓶颈”,其中金融抑制现象最为突出。因此,完善县域金融制度安排、增加金融有效供给就成为解决县域经济发展“瓶颈”的关键。本文以制度经济学理论、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制度结构理论及其研究方法为指导,认真分析我国县域金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揭示各种因素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论文着重指出,金融制度安排在县域金融抑制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县域金融发展,必须认真解决当前县域金融制度安排存在的突出问题,释放出县域金融的活力。全文共由九章组成,具体内容如下:第一章引言。本章提出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并对已有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阐明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所研究的具体内容与框架,以及论文可能的创新之处等。第二章,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概况。深入阐述县域经济的内涵和特点、作用和地位,得出了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这一基本观点。第三章,县域金融理念体系述评。基于县域经济的特点,初步建立县域金融理论的完整框架,即县域金融理论应是一个以金融发展理论为基础,以区域金融理论为主体,并以农村金融理论和中小企业金融理论等为重要补充的理论体系。第四章,我国县域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借鉴目前众多有关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方法,运用金融相关率(FIR)、贷款相关比率(LIR)、存贷差(DLS)和存贷比(DLR)等分析工具,实证分析县域金融供给问题,并对县域与城市、东西部县域之间的金融供给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着重分析县域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金融发展在县域经济增长中究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以及中西部县域金融抑制现象的形成原因。在这些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即在中西部县域金融抑制的形成过程中,经济发展是决定性因素,但制度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第五章,金融监管安排与县域金融发展。从制度经济学和区域金融理论的视角,分析统一的金融监管政策,如利率、宏观调控、准入门槛等在不同区域所产生的不同影响,提出了要实行科学、合理的宏观调控政策,逐步放松对县域利率的管制,实行有差别的县域金融监管措施等建议。第六章,金融组织体系与县域金融发展。分析目前县域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的建议。主要建议包括:明确定位,处理好服务“三农”与服务县域的关系,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的关系,国有商业银行与合作银行的关系;完善功能,重点是完善农村信用社的治理结构,发挥农业银行的作用,拓展健全农业发展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的功能;抓大放小,重点是放宽农村新型金融机构准入门槛,大力发展非银行类金融机构;规范引导民营资本和农民合作金融组织发展。第七章,金融生态环境与县域金融发展。从法经济和交易费用的角度,探讨县域法律制度不健全、社会诚信缺失、交易费用高昂等情况,给金融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提出了完善县域产权制度和金融法律体系,强化县域信用环境建设,完善征信管理,推进信用中介体系建设等建议。第八章,金融扶持政策与县域经济发展。对比我国和西方国家在对农村地区、中小企业和落后区域的金融扶持政策的不同,在借鉴国外有关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提出解决中西部县域金融抑制的有关建议。主要包括:完善吸引资金回流县域的补偿机制,完善县域金融机构的税收优惠政策,积极组建区域性银行,大力发展政府主导的信用担保机构,加大扶贫贴息贷款的扶持力度等。第九章,结论与展望。主要阐述本文研究得出的主要结论,并对县域金融未来研究方向与重点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