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大肠癌、肝癌术后患者肝肾阴虚证、脾虚证和湿热证的血浆差异代谢物,阐明各证候的代谢机制,从机体代谢调控角度,为大肠癌、肝癌术后中医辩证及机制分析提供客观的依据。 方法: 大肠癌、肝癌术后的患者经两位副主任医师的辩证分型为,大肠癌术后肝肾阴虚证28例、脾虚证43例、湿热证27例、隐证22例,肝癌术后肝肾阴虚证15例、脾虚证11例、湿热证11例、隐证11例,并选择5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的病例进行血浆代谢组学(GC-MS)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法(PLS-DA)研究大肠癌、肝癌术后“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的血浆代谢物谱的异同,选取VIP>1.5,并且P<0.05者为差异代谢物,并通过KEGG数据库分析代谢通路。而且,收集和检测各病例的临床信息,统计分析临床肿瘤学和免疫学指标与大肠癌和肝癌术后的证候的关联。 结果: 1.与健康者比较,大肠癌术后的差异代谢物是丁酸、颉氨酸、尿素、天冬氨酸、苯丙氨酸、对苯二甲酸、鸟氨酸、半乳糖、赖氨酸、尿酸、色氨酸、丙烯和胆固醇;肝癌术后的差异代谢物是丙酸、颉氨酸、甘氨酸、尿素、对苯二甲酸、鸟氨酸、半乳糖、赖氨酸、尿酸和胆固醇。 2.PLS-DA分析显示,大肠癌术后肝肾阴虚证、脾虚证、湿热证以及隐证有明显的分离趋势。其差异代谢物是丙氨酸、硅烷醇、甘氨酸、尿素、吡咯烷酮羧酸、肌酐、苯丙氨酸、半乳糖、肌醇、尿酸和对苯二甲酸。通过进一步验证分析发现,对苯二甲酸是肝肾阴虚和隐证的潜在标志物,尿素是湿热证与隐证的潜在标志物。 3.与隐证比较,在大肠癌术后,脾虚证的差异代谢物是苯丙氨酸、缬氨酸、尿素、硅烷醇、异亮氨酸、甘氨酸、半乳糖、尿酸、色氨酸和丙烯,其中苯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隐证(P<0.05);隐证的缬氨酸、尿素、硅烷醇、异亮氨酸、甘氨酸、半乳糖、尿酸、色氨酸丙烯含量显著高于脾虚,其中尿素、甘氨酸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的差异代谢物是半乳糖、丁酸、颉氨酸、硅烷醇、苏氨酸、甘氨酸、尿素、丙烯。肝肾阴虚证的半乳糖含量显著高于隐证(P<0.05);隐证的丁酸、颉氨酸、硅烷醇、苏氨酸、甘氨酸、尿素、丙烯含量显著高于肝肾阴虚证,其中颉氨酸、尿素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阴虚证以氨基酸代谢为主,影响多种氨基酸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湿热证的差异代谢物是丙氨酸、丁酸、硅烷醇、尿素、对苯二甲酸、尿酸、硬脂酸、丙烯。湿热证的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隐证;隐证的丁酸、硅烷醇、尿素、对苯二甲酸、尿酸、硬脂酸、丙烯的含量显著高于湿热其中尿素、对苯二甲酸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证影响人体的糖代谢,以影响糖类物质分解和供能过程为主要特征,嘌呤代谢也受到湿热证的影响。 4.大肠癌术后临床检测的肿瘤标志物和细胞因子的统计学分析显示,在肝肾阴虚证、脾虚证、湿热证以及隐证中CD3有统计学差异,可能是区分四个证候的潜在标志物。肝癌术后临床检测的肿瘤标志物和细胞因子统计学分析显示,在肝肾阴虚证、脾虚证、湿热证以及隐证中甲胎蛋白异质体由统计学差异,可能是区分肝癌术后四个证候的潜在标志物。 5.PLS-DA分析显示,肝癌术后肝肾阴虚证、脾虚证、湿热证以及隐证的差异代谢物是甘氨酸、尿素、棕榈酸、硬脂酸和葡萄糖。其中,肝肾阴虚证是以氨基酸代谢紊乱为主,脾虚证是氨基酸代谢异常,湿热证嘌呤谢扰动明显。 6.大肠癌和肝癌术后异病同证的比较中,肝肾阴虚证共同的代谢物是甘氨酸,尿素,色氨酸和丙氨酸,其代谢调控以氨基酸代谢为主,侧重于氨基酸的降解;脾虚证共同的代谢物是甘氨酸、尿素、色氨酸、葡萄糖、赖氨酸和肌醇,氨基酸的降解和糖类的分解功能受到影响;湿热证的共同代谢物是甘氨酸、尿素、色氨酸、葡萄糖、丙酸、甘露醇、山梨醇和赖氨酸,以影响糖类物质分解和供能过程为主要特征;隐证的共同代谢物是甘氨酸、尿素、甘露醇、葡萄糖、山梨醇和赖氨酸,其代谢主要是氨基酸的转化和糖类的分解。 结论: 1.采用代谢组方法探讨了大肠癌、肝癌术后“同病异证”和“异病同证”的代谢模式及各证候的差异代谢物及代谢机制,从机体代谢调控角度,为大肠癌、肝癌术后中医辩证诊断及机制分析提供客观的依据。 2.发现了大肠癌术后肝肾阴虚证的7个潜在代谢标志物,脾虚证的9个潜在代谢标志物,湿热证的8个潜在代谢标志物,其中,尿素和对苯二甲酸经验证,在大肠癌术后的四个证候里有明显的差别为临床大肠癌和肝癌术后中医证候的辅助诊断提供参考。 3.代谢组学方法对研究中医证候诊断标志物及代谢机制是有效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