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台湾地区糖尿病的病因病机、发病规律及中医证候特点,提高内科糖尿病各证型临床辨证水平、促进糖尿病中医临证预防和治疗成效,並提供治则治法及组方用药研究依据。方法:1.理论研究:通过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历代各医家相关文献及近十年现代医界研究的整理分析,研究糖尿病源流、病因病机、证型特点、治则治法等。2.临床调研:从台湾多间中医诊所之门诊病人中,收集确诊的糖尿病的病例,并进行辨证分型,分析糖尿病各证型在辨证分型中所占比例及发病规律。结果:1.理论研究:糖尿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乏力。其乃隶属于中医学“消渴”的范畴。通过对《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历代各医家相关文献及近十年现代医界研究的整理分析,认为糖尿病的病因包括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种,包含有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禀赋不足、劳欲过度等均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而机体在脏腑气血阴阳失衡下,外感六淫则可为其诱发的病因,从而导致糖尿病的发生。其病机为“因虚致病”(包含气虚、阳虚等及不同脏腑亏虚等或兼夹而致病。根据临床表现,血虚、阴虚多见于1型糖尿病,素体脾虚是病变的基础)、“因实致病”(包含气滞、血瘀、痰浊、湿邪、热毒等累及脏腑或相互兼夹而致病)、“虚实夹杂”(由“因虚致病”类病机和“因实致病”类病机等相互兼夹而致病)等三种学说。病变的主要脏腑在肺、脾(胃)、肾,尤以肾为关键。盖五脏之中,肾为先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津液均赖肾精之濡养,五脏六腑之气亦皆赖于肾气之温煦,故除了糖尿病因先天禀赋因素和肾有密切关系外,肾的失衡亦为引起下消,尿甜、多尿等症状的直接因素,而肾的病变又会直接影响他脏的功能而发为上消或中消证候,其他脏腑的病变也易累及肾脏,故糖尿病关键的脏腑在于肾。临床常可因并发症累及其他脏腑组织。临床治疗时通过辨体、辨病、辨证并了解病因病机,依据糖尿病患病情及并发症的轻重缓急,予以急者治其标及标本同治确立治则治法。而现代医家对糖尿病的认识,因现今饮食结构及生活习惯改变,其临床症状表现和消渴病而有所异同,但对病因病机及相应治则治法,除沿袭历代各医家对消渴病的论着范畴外,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等治则是治疗现代糖尿病的进展。2.临床调研:台湾地区糖尿病临床调研的607例病例中,病患女性较男性发病率稍高,统计学处理无意义;发病年龄多在51岁以上;一般睡眠时间在23时以后睡者及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占约一半病例数;有家族遗传糖尿病史者亦占半数以上;工作种类以无业(退休人员及家庭主妇)284例为主,61岁以上236例占无业病例83.10%,辨公人员居次;形体特征以匀称、瘦长和素肥今瘦304例居多,肥胖和素瘦今肥233例居次;西医分型以2型糖尿病居多数;中医体质型以“气虚质”为最多;中医辨证分型属“虚”类的证型占病例总数的52.22%;其辨证分型属“实”类的证型占病例总数的13.01%。;其辨证分型属“虚实夹杂”类的证型占病例总数的34.77%。糖尿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中以“气阴亏虚”证型178例占29.32%为最多见,“脾虚痰阻”68例占11.20%居次。结论:糖尿病中医病因包括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种。“因虚致病”、“因实致病”、“虚实夹杂”等三种为糖尿病的中医病机。西医分型以2型糖尿病居多数;形体特征以匀称、瘦长和素肥今瘦居多;中医体质型以“气虚质”为多见;中医辨证分型中又以“虚”类证型和“虚实夹杂”类的证型占有重要比例。调查病例中有半数以上病例有家族糖尿病遗传史。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及超过23时以后睡者病例数亦约占一半。以上有关先天遗传的异质性和后天睡眠作息等糖尿病发病因素,与历代医家学者研究消渴病发现相吻合。古代消渴病的主因为快情纵欲,饮酒无度和喜食肥甘厚味,大都为富贵人家才容易罹患的疾病,发病率远比现代糖尿病为少,证候表现以热证实证居多。而现代糖尿病却因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作息的不正常,已为一般家庭的常见病,并多发于高龄人口。在台湾的社会也普遍存在喜食肥甘厚味和过食补品、健康食品的饮食习惯,但大部份居民亦存在晚睡和睡眠不足的问题,又因部份食品使用回收油脂、工业用淀粉和化学添加物等,长期的损伤人体脏腑功能,影响健康,湿毒致病亦为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间接原因,故台湾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多见“虚”类证型和“虚实夹杂”类的证型。临床在预防治疗糖尿病上,应确立“防未病”的养生观念,未病时采用“未病先防”的教育倡导;已病时采用“已病防变”的辨证施治,确保避免并发证的发生;在糖尿病获得控制或治愈时,严防“病后防复”。如此方能在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上能有显著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