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菌mnh6和mtp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sh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稻瘟病是一种严重危害水稻的毁灭性病害,其病原菌为子囊菌Magnaporthe grisea。稻瘟病菌也是一种研究病原真菌-寄主植物相互作用的模式生物。研究稻瘟病菌致病的分子机理不仅对于了解病原真菌-寄主的互作机理,而且对于开发新的杀菌剂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稻瘟病菌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和功能分析是研究稻瘟病菌致病机制的一种快速且有效的途径。非组蛋白基因6(mnh6)和Ⅲ型膜整合蛋白(mtp1)是稻瘟病菌的两个功能未知的基因。目前为止,还没有在稻瘟病菌或其他丝状真菌中研究过mnh6和mtp1基因或其同源基因的功能。本文克隆了mnh6和mtp1基因,通过DNA同源置换分别敲除了这2个基因,并分析了基因缺失引起的稻瘟病菌表型和致病性变化,确定了这2个基因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过程中的部分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长距离PCR从稻瘟病菌附着胞cDNA文库中克隆了mnh6和mtp1基因的cDNA序列,并从基因组DNA中克隆了mnh6和mtp1基因的全长DNA序列。2.使用多种分析软件,分析和预测了MNH6和MTP1蛋白的结构和功能。MNH6为非组蛋白(DNA结合蛋白),属于HMGB蛋白家属。MTP1为一种Ⅲ型膜整合蛋白,具有8个跨膜区,可能结合在细胞膜上。3.通过构建基因敲除载体和原生质体转化,分别获得了mnh6缺失或mtp1缺失的基因缺失突变子,并从DNA水平和RNA水平进行了验证。4.突变子△mnh6的菌落形态不同于野生型GUYl1,菌落呈灰白色,菌丝稀疏,生长速度变慢,产孢菌丝细胞壁的溶剂疏水性消失,菌丝细胞壁容易被细胞壁降解酶降解,产孢减少,孢子形态变得细长,孢子的附着胞形成率降低,附着胞的膨压降低,附着胞对寄主植物表面的穿透能力减弱,侵入后生长速度减慢,喷雾接种后对大麦和水稻C039的致病性消失。mnh6基因重新引入△mnh6后,突变子的表型恢复。5.MNH6-GFP融合蛋白主要在细胞核内表达,说明MNH6蛋白的作用位点主要在细胞核内。MNH6在稻瘟病菌致病循环过程中的各个发育时期具有重要作用,如菌丝生长,产孢,附着胞形成,穿透,侵入生长等时期,表明MNH6是稻瘟病菌致病性和完成侵染循环所必需的。6.突变子△mtp1的菌落形态类似于野生型Guyl1,但菌丝颜色较黑,产孢减少,孢子萌发延迟,附着胞形成延迟,离体接种发现突变子对大麦和水稻C039的致病性与野生型一致。突变子△mtp1在各种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与野生型没有差异,两者附着胞膨压也没有区别。7.mtp1启动子指导的GFP蛋白主要在稻瘟病菌的菌丝和孢子中表达,附着胞中表达量较少。mtp1基因对于稻瘟病菌的生长没有明显的作用,但对于稻瘟病菌的产孢、孢子萌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对于稻瘟病菌的致病性是非必需的。
其他文献
本文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例,分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在保障银行体系有效运行方面发挥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思考改进和完善商业银行内审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有效途径,提出具有可操
李属坏死环斑病毒(Prunus necrotic ringspot virus, PNRSV)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发生的病毒病原物,能够侵染危害多种核果类果树(如桃、樱桃、李、杏和油桃)和一些观赏植物
作者于2010年3月27日至4月1日,在青岛参加了由农业部兽医局和东方动物卫生法学研究所举办的第三期全国官方兽医师资培训,本次培训内容全面,形式创新,既有集中授课,又有分组讨论,既
目的 :研制复方甲醛涂剂 ,观察其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建立该制剂的质量控制、考察方法 ;临床治疗多汗症 10 2例、腋臭症 85例 ,用法为局部洗净后 ,涂于患处 ,每天 3或 4次
沉井是城市市政工程的基础工程之一,沉井工程的顺利进行,能够解决当前城市在因地质复杂而引起的施工困难等问题,同时,沉井施工是保障支护和构筑物等能够顺利建造的基础,使城
青州市坚持“防疫、经济两手抓”“抓生产、促防疫”思想,在严抓疫情防控前提下,统筹做好企业复产复工、行政审批受理、便民利民服务各项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带来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专业化、企业化的物业管理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通过专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能够为居民提供环境优美、卫生清洁、秩序井然、
临沭县坚持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手抓、两不误,统筹调度、精准施策,及时解决存在问题,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运行的冲击和影响.面对疫情防控复杂形式,坚持标准不降、力
ITO薄膜即铟锡氧化物(Indium Tin Oxides)半导体透明导电膜,有良好的导电性,高的透过率,并且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可应用于航天领域电磁监测卫星的太阳电池板上以控制其表面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