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文将重点放在对《内经》气味配伍理论的研究及《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探讨,并将后世医家应“热淫于内”运气学说所制或所选方剂为研究重点展开论述,以探讨《内经》气味配伍理论对后世医家在遣药组方上的影响,及后世医家对《内经》气味配伍理论的发挥。方法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学方法,挖掘《内经》中“热淫于内”相关五运六气的论述,并进行初步探讨;继而梳理出“热淫于内”所对应的的病症表现,进行症候分析,得出其脏腑病机特点,并将“热淫于内”配伍原则与脏腑用药原则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运气依气立方制方之法与辨证论治制方之法的关系;并收集后世医家文献中关于“热淫于内”的方药作为研究对象,从中选取8首较具代表性,在后世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并为后世常用之方作为研究对象;以历代医家文献中关于“热淫于内”较具代表性,在后世出现频率较高,并为后世常用之方的方药8首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药物气味,各气味相应用量,按四气五味各占比例进行分析,总结其气味配伍原则,将其与《内经》“热淫于内”气味配伍原则相比较,以探讨《内经》“热淫于内”气味配伍思想对后世医家遣药组方的影响。结果通过对正阳汤,白虎汤,桂苓甘露饮,益元散,竹叶石膏汤,小柴胡汤,升麻葛根汤,石膏散等方剂的分析,发现后世医家在继承《内经》“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气味配伍思想的基础上所创制的相应方剂,在个别配伍上有所出入,但大的、基本的配伍原则仍是遵循《内经》气味配伍原则拟定的。结论本研究从气味配伍角度出发,对历代医家“热淫于内”相关方剂以详细剖析,比较其气味配伍思想与《内经》“热淫于内”气味配伍思想之异同,发现其气味配伍与《内经》“热淫于内”气味配伍思想基本一致,证明了《内经》“热淫于内”运气气味配伍理论对后世医家临床遣药组方具一定的指导意义,但为何后世医家所致相关“热淫于内”方剂之配伍:四气主要以“寒”为主,五味以“甘”味为最,与内经“治以咸寒”配伍之异则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