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政府的最后十年,是其作为一个统治实体进行垂死挣扎最为激烈的十年,这尤其表现在轰轰烈烈的宪政改革运动中。这一时期,统治阶层之外的民众也以一种前所未有的主动姿态加入到了这一历史潮流中,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努力实实在在地影响了清末宪政改革的进程。本文便是以此为视角,深切关怀这一“自下而上”的政治潮流,通过对清末社会历史条件变化的观察、具体历史事件的分析,总结了民众参与宪政改革的形式及成果、作用机制和制度贡献,全面呈现民众参与对于推动清末宪政改革的重要意义。同时,力求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当今宪政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结构上,本文共分四部分展开论述,主要内容摘要介绍如下:第一部分进行概念分析和理论分析。通过这一分析,笔者确定从宪政最本质的概念——建立有限政府、保障公民权利来理解清末宪政的改革。而参与的民众则界定为清政府之外的所有人民群众,包括知识分子、士绅商人、产业工人以及农民等,这最大限度的保证了“自上而下”的变革力量的全面和周延。而对参与式民主理论的引介,目的在于在民众参与和民主理论之间架设桥梁,从而充分认识民众参与对宪政改革和宪政建设的深刻价值。第二部分进行历史条件分析。通过该部分,笔者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当时清末社会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基本情况,认为清末社会的这些变化实际上是为民众参与宪政改革提供了主观上和客观上的条件。第三部分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主要分析和评价清末民众参与宪政改革的形式及成果。通过事例列举、数据比较分析等方法对清末民众参加选举、结社集会、舆情、请愿以及地方自治的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梳理和评述,对各种形式下民众参与之于宪政改革的成果和作用进行了客观的总结,进而显示了民众参与的宪政价值所在。最后结语部分着重概括了清末民众参与宪政改革的历史意义,认为清末民众的一系列政治参与活动启迪了民主的意识、提高了参政的能力,并最终加速了国家权力的重组,为宪政改革和社会形态的转变指明了道路。而在当代中国,民众参与也具有独特的宪政价值,它有利于实现政治文明、社会主义法治以及政府和人民关系的和谐。在此启迪下笔者提出,当代中国的宪政建设应该十分重视民众的力量,以制度化、程序化的要求将民众参与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