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在脑梗死急性期中对患者VEGF水平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筛选2017年4月至2017年12月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发病72小时以内经MRI证实为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57例,入组患者均选择为前循环梗死患者,年龄在18-80岁之间,入院时NIHSS评分限定为4-14分,依照医学伦理学的规定,根据患者及患者家属意愿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30例与实验组(常规治疗+RIPost C训练组)27例,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常规治疗给予阿司匹林、他汀类降脂药、改善循环及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缺血适应治疗仪进行双上肢的RIPost C训练,训练持续7天。实验组患者分别在入院时、RIPost C训练后1天、RIPost C训练后7天共3个时间点留取外周血标本,并同时在入院时、RIPost C训练后7 day使用NIHSS量表评估患者病情。对照组患者留取血液样本与进行量表评分的时间点同实验组患者。待所有样本收集完成后使用流式微球技术(cytometric bead array,CBA)测定外周血VEGF水平。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转归、VEGF水平改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探究实验组内影响VEGF表达的相关因素。结果:1、入院时两组患者NIHSS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7天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实验组患者在训练7天后的NIHSS评分降低程度较对照组相比更加显著(P<0.05)。2、入院时两组患者VEGF无差异(P>0.05)。与入院时相比,对照组患者在治疗1天后VEGF无显著改变,治疗7天后VEGF有升高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P>0.05);实验组患者在RIPost C训练后VEGF持续升高,且在训练7天后VEGF显著高于入院时水平(P<0.05)。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ΔVEGF相比,实验组患者的ΔVEGF改变不显著(P>0.05)。3、在实验组患者接受RIPost C训练7天后,VEGF升高≥基础值1倍者与<1倍者相比,VEGF升高≥1倍者的NIHS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P<0.05)。4、对可能影响RIPost C训练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后发现:非吸烟患者进行RIPost C训练后VEGF升高显著,而年龄、性别与既往是否患有脑梗死则不影响训练后VEGF的表达。结论:1、在脑梗死急性期对患者进行RIPost C训练可通过提升VEGF水平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2、不吸烟患者对RIPost C训练所致的缺血缺氧更加敏感,而年龄、性别和既往脑梗死病史则不影响患者对RIPost C训练的敏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