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习惯将俄罗斯音乐与柴可夫斯基、强力集团以及后来的拉赫马尼诺夫、肖斯塔科维奇等联系起来,却对在上述两个时期起到承前启后作用的作曲家格拉祖诺夫的谈论不是很多,甚至很多专业的音乐史书也将他一笔带过。从目前国内研究情况来看,关于格拉祖诺夫作品的研究更多的是从音乐欣赏的角度去分析,着眼于作曲技术,多声思维这一方面的寥寥无几。本文将从作曲技术以及作曲中的多声思维这个角度从作品op.10切入进行分析研究。本文以格拉祖诺夫《F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op.10)为研究对象,主要通过研究该作品中的复调技术,客观阐述格拉祖诺夫在弦乐四重奏中多声思维的特点。格拉祖诺夫《F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op.10)创作于1884年,从1883年开始格拉祖诺夫受到贝利亚叶夫的赏识,在这位赞助商家里经常演出自己的作品,在此期间他与很多音乐家一起交流,学习到了很多音乐创作的技巧与技法。而第二弦乐四重奏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而成,该作品体现了他在这个时期对音乐方面的理解与思考。在这首四重奏中也不难看出他在创作中对多声思维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理解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本文以格拉祖诺夫《F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op.10)入手,将题目定为多声思维的研究,即以创作的角度来探讨作曲家格拉祖诺夫《第七弦乐四重奏》中音乐语言的特点。客观阐述格拉祖诺夫在弦乐四重奏中对于多声思维的运用。笔者从格拉祖诺夫在《F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中运用多声思维入手,研究他将多声手法有设计、有计划性的运用在创作中使音乐更加贴合他的表达意图的创作思维。本论文共三章内容:第一章简单介绍格拉祖诺夫的生活背景、学习经历及作品,总结他独有的创作风格以及创作理念。第二章分别对《F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op.10)四个乐章中的复调技法的应用特征进行贯通分析和归纳。第三章笔者通过对第二章中对《F大调第二弦乐四重奏》(op.10)四个乐章中的复调技法分析研究,总结他在创作该作品时使用的多声思维特点,笔者从格拉祖诺夫在《第二弦乐四重奏》中运用的对位技术入手,研究他的多声的创作思维,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分析研究他在创作过程当中对于多声思维的灵活运用。通过分析研究可以得出作曲家是将多声思维创作手法有设计、有计划性的运用在创作中,这种多声的创作思维使音乐的表现力更加贴合他的表达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