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针对高熔点合金挤压铸造成形过程中存在的模具使用性能差、使用周期短等问题,以金属与陶瓷连接结合工艺为出发点,探讨5Cr Mn Mo-3YSZ复合模具材料制备的技术路线,优化3YSZ(3mol.%Y2O3稳定的Zr O2)多孔陶瓷预制体的制备技术方案,制备获得高温性能优异、抗热冲击性能好的5Cr Mn Mo-Ni Cr Co Al Y/3YSZ复合模具材料,进而提高用于高熔点合金挤压铸造成形的模具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用于高熔点合金挤压铸造的金属-陶瓷复合模具材料的研究”,基金编号:5117406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针对高熔点合金挤压铸造成形过程中存在的模具使用性能差、使用周期短等问题,以金属与陶瓷连接结合工艺为出发点,探讨5Cr Mn Mo-3YSZ复合模具材料制备的技术路线,优化3YSZ(3mol.%Y2O3稳定的Zr O2)多孔陶瓷预制体的制备技术方案,制备获得高温性能优异、抗热冲击性能好的5Cr Mn Mo-Ni Cr Co Al Y/3YSZ复合模具材料,进而提高用于高熔点合金挤压铸造成形的模具使用寿命,降低高熔点合金挤压铸造制件的生产成本。首先分别采用等离子喷涂技术、热压烧结技术以及陶瓷注射成形技术对5Cr Mn Mo-3YSZ复层模具材料进行制备研究,发现等离子喷涂5Cr Mn Mo-3YSZ复层材料试样中3YSZ陶瓷层厚度较薄,而热压烧结技术及陶瓷注射成形工艺制备的5Cr Mn Mo-3YSZ复层材料内出现模具钢基体重熔和塑性变形,使得5Cr Mn Mo-3YSZ复层材料的模具使用性能及结合强度并不理想。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采用多孔陶瓷预制体烧结与浸渗连接工艺相结合的新的5Cr Mn Mo-3YSZ复合模具材料制备技术方案。本文采用改进的Monte Carlo模型模拟分析了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固相扩散速率、空位收缩速度等因素对烧结过程中3YSZ多孔陶瓷的微观组织演化规律的影响,并采用颗粒堆积法对模拟系统进烧结验证,发现该系统可快速高效模拟3YSZ多孔陶瓷烧结行为。将添加造孔剂法与颗粒堆积法结合,优化3YSZ多孔陶瓷组织性能,并研究分析不同造孔剂、造孔剂含量、烧结温度、烧结时间及第二相对3YSZ多孔陶瓷组织性能的影响,特别是断裂韧性及浸渗性能的影响;采用15wt.%的25μm PMMA、10wt.%Ni Cr Co Al Y,在1500℃烧结,保温2h,制得断裂韧性高的Ni Cr Co Al Y/3YSZ复相多孔陶瓷,其孔隙率、抗压强度、弯曲强度及断裂韧性分别为43.83%、257.55MPa、79.96MPa、4.75 MPa?m1/2。浸渗性能测试表明,随着造孔剂含量增加、烧结温度及烧结时间变化,3YSZ多孔陶瓷的浸渗能力随之变化;试验制得3YSZ多孔陶瓷均表现较理想的浸渗性能,可满足后续5Cr Mn Mo金属与3YSZ多孔陶瓷浸渗连接的试验需求。通过挤压铸造浸渗过程理论分析,计算了临界浸渗压力,推导了浸渗深度的计算公式。当陶瓷粒径越大、开孔孔隙率越高,则临界浸渗压力越小;当浸渗温度越高且保温保压时间越长,则浸渗深度越深。在浸渗连接过程中多孔陶瓷的孔隙形状影响应力和热量的传导,进而改变浸渗体系的应力场和温度场分布,球形空隙的多孔陶瓷最有利于浸渗连接。结合理论分析与模拟结果确定了最佳浸渗连接技术方案:模具预热温度330-370℃、多孔陶瓷预制体预热温度800-850℃、浸渗浇注温度1550±20℃、设备下行速度5mm/s、浸渗压力45MPa、保压时间45s。对制得的5Cr Mn Mo-3YSZ与5Cr Mn Mo-Ni Cr Co Al Y/3YSZ复合材料进行组织性能分析,利用5Cr Mn Mo-Ni Cr Co Al Y/3YSZ复合挤压铸造模具制备技术方案制备获得简单的5Cr Mn Mo-Ni Cr Co Al Y/3YSZ复合模具。Ni Cr Co Al Y金属相优化了5Cr Mn Mo在3YSZ内的浸渗行为,使得5Cr Mn Mo-Ni Cr Co Al Y/3YSZ复合材料的抗剪强度达到189.63MPa,抗热振循环次数可达136次。试验所制模具微观组织结构较理想并表现出良好使用性能,其抗剪强度可达169.19MPa,抗热振循环次数可达115次,磨损率为3.784 mg/(km·N),800℃时的导热率为5.47W/(m·℃);5Cr Mn Mo-Ni Cr Co Al Y/3YSZ复合材料可以用于制备高熔点合金挤压铸造的成形模具。在应用方面,课题采用泡沫法分别制备了3YSZ多孔陶瓷预制体及Al2O3多孔陶瓷耐磨圈,经挤压铸造浸渗制得的连续3YSZ陶瓷增强5Cr Mn Mo复合材料及连续Al2O3陶瓷增强铝合金制件均表现出极佳的耐磨性和结合性能,对于复合材料制备及制件工业化生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超材料中存在的模式共振及模式耦合增强了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光电子器件在集成领域的发展。激元模式通过将光限制在深亚波长区域而超越了经典光学的衍射极限,并通过在纳米尺度上操纵光子,推动了纳米光子学的发展,其中来源于晶格振动与红外光场耦合产生的声子极化激元成为近几年来超材料研究领域的热点。六方氮化硼(hBN)声子激元因具有低损耗、长寿命、双曲型色散等优势获得了极大关注,设计相应的复合结构将会实现高
多层泡沫夹芯结构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可设计性和多功能特性,引起了众多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极大关注。由于夹芯结构在服役过程中极易遭受外界物体的冲击,因此多层泡沫夹芯结构的抗冲击性能已成为近几年研究的热点。截至目前,人们针对单层泡沫夹芯结构低速冲击下的力学行为开展了大量理论、试验及数值研究,但针对多层泡沫夹芯结构的相关研究还鲜有报道。本文以闭孔泡沫铝及其为芯子的碳纤增强复合材料夹芯结构为研究对象,通过
针对低电压穿越下并网光伏直流系统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双侧电压控制策略。前级变流电路引入电压反馈控制,形成电压反馈与最大功率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的混合控制,结合并网逆变器的电压反馈环路,在电压穿越时,对并网光伏直流系统进行综合控制,同时,为了实现前级电路电压控制和功率控制的自动均衡,基于母线电压实时值设计电压反馈环路和MPPT环路的自适应
胶质瘤是起源于脑胶质细胞的常见原发性颅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占恶性脑肿瘤总发病率的80%,是最难有效治疗的癌症之一。在全球范围内,中国胶质瘤的发病及死亡人数均占首位。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治疗药物难以进入胶质瘤内部。微纳米马达因具有自推进游动能力等优势,有望为精准医疗提供新的解决方案。近二十年来人们已经设计并制备了各种能够进行自驱动的合成微纳米马达,这些微纳米马达在化学燃料或光、磁、声等外物理场下实现
可见光通信属于绿色通信技术中的一种,该技术在室内照明设施的基础上实现了照明和通信的双重功能。可见光通信使用光波为传输媒介,具有频率高、波长短、带宽大和通信速率快等优势;并且,该技术使用空白频谱,不会与射频产生电磁干扰,成为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同时也是6G通信的关键技术之一。随着可见光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在用户密集的场所中,需要合适的多址接入技术来满足多用户同时接入网络的要求。基于扩频技术的码分多址
Inconel 718镍基高温合金因具有高强度、抗蠕变、耐腐蚀等独特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能源工业。但因Inconel 718合金硬度高、热导率低,当采用传统铸造和锻造方法加工时不易成形高质量复杂结构零件。而新型的非传统加工技术“增材制造”在制备复杂结构镍基高温合金具有独特的优势。激光选区熔化(SLM)是一种典型的“增材制造”加工技术,它采用高能激光束作为热源,对Inconel 718合金粉
本文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工艺在微米级碳化硅颗粒(Si Cp)合成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s)构建海胆构型增强体CNTs@Si Cp,随后通过超声波复合半固态搅拌铸造工艺向Mg-6Zn合金中引入该新型增强体制备铸态镁基复合材料。通过热挤压改变增强体在基体中的分布获得晶粒层状分布结构镁基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重分析(TG)、
A-level课程在国际教育界被誉为“金牌”教育课程.本文以英国A-level物理课程及其课程纲要为例,分别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几方面,对中英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对我国高中物理新课程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借鉴和启示.
采用高强钢是实现结构轻量化的有效策略之一。采用等强以上匹配焊接高强钢时,存在冷裂纹等主要问题,于是越来越多地采用低匹配。由于低匹配接头焊缝强度不足,而现行设计方法不推荐增大焊缝的尺寸,为确保安全性只能额外增加母材板厚,这违背了轻量化的初衷,严重限制了高强钢在焊接结构中的应用。低匹配焊接接头等承载设计通过增大焊缝尺寸,降低焊缝上的应力,使焊缝不先于母材失效,从而焊接接头可以按母材的强度进行设计,无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