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勘合是一种编有字号、用于校勘比对以防欺诈的纸质文书,是古代政府日常行政中所采取的一种技术性手段。从其形式和作用看来,它是我国古代符契的发展和演变,而这一发展和演变,又使中国古代通过校勘以防伪这一思维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延伸,而且更加成熟。因此,探索勘合产生的渊源及其发展轨迹是十分必要的。元明时期,中国是一个大一统的国家,制度健全是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勘合制度在明代的全面推行,在中国古代制度变革上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对于它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重在对勘合的起源、明代勘合的种类及形制特点,以及明代勘合制度的运作机制、发展演变等问题进行考证。全文主要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绪论部分概要介绍了勘合研究的现状,指出了研究的部分成果及存在的不足;对勘合研究的前景和价值进行了分析;同时,关于勘合的史料广泛存在于典籍中,此部分亦给予简要的概述。正文第一部分概述了勘合的起源及元代勘合的使用情况。“勘合”一词出现于唐代,初用于校勘符契等方面。至蒙古时期,勘合始用于指称一种与符契思路相同的纸质文书。元代的勘合体制虽不够健全,但应用面较广,为明代勘合制度的全面推行奠定了基础。勘合承袭了古代符契的校勘防伪思想,但与符契相比又具有巨大的优越性及发展潜力。第二部分介绍了明初勘合制度从初步应用到全面推行的过程,并简要分析了其原因。对元代勘合制度对明代的促进作用也进行了讨论。第三部分考证了明代勘合的种类及形制特点,与第四部分一起构成全文的核心部分。关于勘合的分类,本文以五府、六部、都察院为纲,将其下所属勘合分为一大类,而其它部门的勘合则统归为一类。而勘合形制的考证,本章则主要从勘合簿与号纸的构造编排、字号与道数的构成以及半印、全印的形式等方面展开。第四部分则针对明代勘合制度的运作及其制度的发展演进。勘合的编制、具体的运作方式(以行移勘合为例)、勘合的管理机构,以及相关的法律制度等都是其运作的组成部分。勘合在明代的发展分为三个主要时期。洪武十五年以前为开创期,勘合制度从试运行到全面铺开;洪武后期至永乐初,是明代勘合发展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此后百余年无多大变化;嘉靖中后期至万历初,由于给驿勘合的推行而出现的勘合冒滥问题,给勘合体制带来一次大的变革,使明代勘合制度更加完善。第五部分简要论述了明代勘合制度在强化中央集权方面所起的作用,以及将勘合制度的发展与古代符契的构想结合起来,初步论证了其在古代法治思想体系中的地位,以及作为一种制度所体现出的统治者的治国理念。结语部分则对勘合制度的发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并对清代给驿勘合的运用以及勘合对近世的影响进行简单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