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区域联系的不断加强,中国逐渐形成了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空间发展格局。长江中游城市群不仅是长江经济带的“脊骨”,也是国家重要的城市群,其发展对长江经济带和全国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城市群的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效率作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为分析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评判路径。研究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对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7~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3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根据投入产出原理构建生态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DEA(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模型,多尺度对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进行静态分析;采用Malmquist指数及其二次分解模型对生态效率进行动态分析;结合泰尔指数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地区差异;最后构建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地理探测器软件,分析生态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从静态分析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生态效率在波动中递增,由2007年的0.670上升到2017年的0.858,年均值为0.770,达到理想状态的77%,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3个子城市群的生态效率呈现出不同的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环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效率均值最高,环鄱阳湖城市群次之,武汉城市圈最低。31个城市的生态效率空间演变特征明显,城市之间发展不均衡,长沙和黄冈生态效率最优,连续11实现DEA有效,景德镇、黄石和鄂州生态效率最低。(2)从动态分析来看,2007~2017年长江中游城市群Malmquist以年均13.9%的速度增长,3个子城市群的Malmquist指数均大于1,其中武汉城市圈(1.153)>环长株潭城市群(1.151)>环鄱阳湖城市群(1.116),31个城市中长沙的Malmquist指数最大。从二次分解来看,技术效率变化指数和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均能引起Malmquist指数的增长,其中技术进步变化指数增幅大,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动力。(3)从地区差异来看,研究期内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的总体泰尔指数在波动中下降,表明生态效率地区差异在波动缩小。子城市群组间差异呈扩大趋势,组内差异呈收敛趋势。从贡献率看,组内差异远大于组间差异,是造成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4)从影响因素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生态效率最显著的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较显著的是人口规模、科研强度和城镇化水平,最不显著的是城市绿化水平。影响因素交互之后对生态效率的解释力增强,双因子的交互作用均大于单因子的作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