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描写中国大学生英语专业初级阶段学生和高级阶段学生在命题口头作文任务驱动下的英语叙事话语结构特征,生成不同学习阶段说话者口头叙事中的宏观话语结构与微观话语结构,对比其在两个话语结构层面上的异同,以此探究我国英语学习者口头叙事话语结构的发展模式。本研究使用的语料来自于60名大学生在命题口头作文任务驱动下产出的口头话语。其中,30份初级阶段学习者叙事样本来源于中国学习者语料库SWECCL),30份高级阶段学习者叙事样本来源于扬州大学三年级某班级学生所产出的口头话语。研究者搜集到的高级阶段学习者样本,由经过培训的英语专业研究生进行转写和校对,最终均被确定为有效样本。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发现:第一,通过内容分析和内嵌理论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描述并抽象出了中国大学初级阶段学生和高级阶段学生的宏观叙事结构。宏观叙事结构涵括“话题启动”,“故事阐述”和“结论性评价”三个主要范畴。第二,通过叙事分析,宏观叙事结构又次分成第二层次的微观叙事结构成分。各宏观范畴中的若干次范畴是构成宏观叙事结构的可选要素。“话题启动”是叙事话语的开头部分,可分为“及时启动”和“延迟启动”。“故事阐述”是叙事话语的故事主体,故事事件分为背景事件,核心事件和附属事件三类,故事阐述的结构根据三种事件类型的不同推进方式相应被分为三种事件序列类型。“结论性评价”是叙事话语的结语部分,分为“话题再述”,“故事评价”以及“混合性评价”。其中,“故事评价”根据评价对象的不同分为“行为判定”,“情感评价”和“价值评判”三类。上述三个层次的叙事结构共同构筑了中国大学生的英语口头话语叙事结构图。第三,不同学习阶段学习者的叙事样本在宏观话语结构层面上总体并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学习者的叙事话语具有图式化的普遍结构特征。虽然“结论性评价”在初级阶段学生的口头话语中的出现频率相对较低,但不排除这一宏观范畴的相对缺失是限于测试环境的影响。第四,不同学习阶段学习者叙事样本在微观话语结构层面上呈现出发展延续性,即某些微观成分在结构上得以保留的同时,有些微观结构成分则呈现出发展性变化。“话题启动”在两个不同学习阶段学习者样本中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即初级阶段学生者和高级阶段学习者均呈现及时启动故事事件的叙事倾向;“故事阐述”的事件序列类型一致表现出两个阶段学习者叙述故事事件结构成分的完整性。突显的发展性特征体现在隐含于结构完整性之中的事件内容复杂性。高级阶段学习者叙述的大事件中多镶嵌着一个或多个片段事件,同时穿插着故事评价。初级阶段学习者的叙事事件趋于单一,主要集中于一个片段事件的描述;不同学习阶段学习者在微观结构上的另一发展性变化表现在“结论性评价”的次范畴。初级阶段学习者在“结论性评价”上存在相当程度的缺失,仅有的评论均体现出内容简短类型单一的趋向。高级阶段学习者的评价类型多样,且在故事叙述中占据相当大的份额。本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在理论上和方法上,本研究所探究的话语结构发展模式在叙事内容上验证了“故事语法”理论和Labov等人关于叙事话语所指功能和评价功能的假设。在教学层面上,本研究认为信息组织的有序性是衡量学习者话语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这一研究为考察这一指标提供了实证依据,同时也为测试和培养中国大学生口语能力提供了可借鉴的评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