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桉树是一种优良的造纸纤维原料,大力发展桉树人工速生林是解决我国森林资源严重匮乏的重要途径。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造纸工业朝着高质量、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现代化大工业方向发展,因此如何在制浆过程中得到高质量纸浆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桉木作为原料,研究了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不同液比下木素的脱除规律、液比对后续洗浆耗水量的影响、液比对制浆效果的影响以及甲醇的生成规律,为生产过程中提高纸浆质量,减少洗浆耗水量以及控制甲醇的排放提供理论指导。论文首先研究了液比对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脱木素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蒸煮液比、纸浆修正卡伯值预测溶解木素量的数学方程,即CLS=1.94(45-KappaM)(L-1.8)+136。结果表明:在蒸煮前期(保温15min前),相同卡伯值条件下,液比变化对溶解木素的扩散几乎无影响;在蒸煮后期(保温15min后),相同卡伯值下,液比减小木素溶出量随之减少。接下来研究了硫酸盐法制浆中液比对后续纸浆洗涤耗水量的影响。通过模拟工业上螺旋挤浆机和三段洗浆机相结合的洗涤方式,建立了洗涤耗水量的计算方程;据此,得出了不同液比及终点卡伯值下纸浆洗涤所需的耗水量。结果表明:蒸煮液比每增加0.5个单位,纸浆的吨浆洗涤耗水量则平均下降约1.0m3-1.5m3;蒸煮终点卡伯值每上升一个单位,则吨浆洗涤耗水量增加0.1m3-0.2m3。这对生产过程中根据终点卡伯值的变化及液比的波动来调整洗涤用水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此外还研究了液比对硫酸盐法制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液比使得蒸煮液碱浓降低,所以其蒸煮效率下降;而纸浆的粗浆得率、黏度、纤维的平均长度与卡伯值之间的关系几乎不受液比的影响。另外,随着蒸煮液比的增大,相同卡伯值下的纸浆筛渣率下降、纤维长度分布的均一性升高,分界点的液比为4.5。因此,从减小筛渣率以及提高纸浆纤维分布均匀性的角度来说,适宜的蒸煮液比应定为4.5。最后,论文研究了硫酸盐法制浆过程中不同液比下甲醇的生成规律。在相同H因子下,蒸煮液比越大,甲醇的生成量越小。蒸煮过程中对甲醇的反应级数为2.03,对有效碱浓度的级数为0.655。根据蒸煮过程中甲醇生成与有效碱浓度、H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桉木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甲醇生成的动力学模型。该动力学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呈现出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8。表明该模型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为硫酸盐法蒸煮过程中甲醇生成的预测和控制提供很好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