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曝气生物滤池(BAF)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占地省,处理效率高的特点,但同时存在运行过程容易堵塞,除磷效果不好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本研究针对上述缺点,根据曝气生物滤池的基本原理,在传统曝气生物滤池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开发了一种集缺氧、好氧于一体的新型曝气生物滤池,并对其处理城市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本试验采用的生物载体是酶促生物填料(专利产品),由于该载体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城市污水中的微生物易吸附于填料表面;在充足的供氧、合适的温度和一定浓度的底物条件下,被吸附的微生物开始大量繁殖,同时代谢产生各种不同胞外多聚物,这些物质的存在也促进了生物膜的快速形成。试验过程中,反应器采用连续进水的方式进行试验启动,在HRT 为10h 的情况下,启动试验的第九天,就可以观察到下口钟虫、线虫和轮虫等后生动物,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发挥了主导作用。随着生物量的增加,两周后,可观察到大量的后生动物,出水COD也稳定在40~60mg/L,这标志着启动试验完成。负荷运行期阶段,试验分9 个工况进行,分别对各个工况的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反应器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随着水力停留时间的增长而有所提高;当水力停留时间为4h 时,去除率为71.3%,而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0h 时,去除率为94.6%,说明水力停留时间是影响反应器性能的重要因素。同时发现有机物在缺氧层中的去除速率大于好氧层。对氨氮去除效果分析时发现,反应器前段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差,当水力停留时间为10h 时,去除率仅为32%。研究中发现,主体反应器并不具备自养型硝化细菌生长的有利生境。对两段式反应器硝化功能研究时发现,前段的硝化效率虽不高,但有效地去除了有机物,降低了进入副反应器的有机物浓度,为后段反应器中硝化细菌的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得硝化细菌成为优势菌种,提高了反应器的硝化效率。当前段HRT 为6h、后段3h 时,氨氮的去除效率达78.9%。在对有机物去除动力学进行分析时, 得出如下数学模型: Se=Soe-H/(237q0.9895) 。反应器出水预测值与试验测定值之间的绝对误差最大不超过8.12mg/L,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18.5%,推导出的动力学模型预测出水溶解性CODcr 浓度值与实测值能够较好地吻合,基本反映出生物滤池的实际运行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