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燃烧是人类最早掌握的能源利用技术之一。在给人类社会提供大量能源的同时,燃烧过程,尤其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也导致了能源危机和大气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燃烧过程的本质和具有代表性的燃烧体系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氮氧化物(NOx)是燃烧过程中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给环境带来了严重危害。NOx可以由多种途径产生,但究其本质则有两类:一类是由于空气中的氮气被氧化生成的,而另一类则由自燃料中的氮元素在燃烧过程中经过复杂转化生成。其中,后者又称燃料型NOx,生成机理最为复杂,通常与燃料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关。硝基烷烃是一类具有代表性的含氮燃料,常被用作高能推进剂、燃料添加剂和有机合成原料等。前人对硝基烷烃燃烧体系中化学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热解过程,这些研究中采用的诊断方法如光谱和色谱法,存在各自的缺陷,无法全面地探测各种中间产物,特别是不稳定的自由基,因而不利于相关动力学模型的建立和验证。本论文先后以三个不同当量的硝基甲烷、硝基乙烷的低压层流预混火焰和流动管中的低压热解为研究体系,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和动力学研究,完善和发展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在实验中,采用了同步辐射真空紫外光电离质谱结合分子束取样法(SVUV-PIMS)。该方法结合了同步辐射亮度高、波长连续的优势,和分子束取样可以冷却反应中间物的特点。与传统的燃烧诊断方法相比,可以全面检测燃烧中的物种,区别同分异构体,并探测不稳定的中间产物,是近年来被成功应用于燃烧诊断的新型技术。通过SVUV-PIMS独有的光电离效率谱扫描,全面地检测了目标体系的化学组成,鉴别了其中包括反应物、中间物和产物在内的大部分物种,分辨了同分异构体。硝基烷烃燃烧体系中主要存在碳氢化合物及其氧化产物和NOx两大类物种,另外,很多含氮物种的存在证明该体系中氮元素的转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特别是在硝基甲烷和硝基乙烷的低压热解中,探测到类似单分子脱水反应的产物,预示着未知反应通道的可能性,为相关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依据。在固定光子能量的情况下,通过在燃烧实验中沿燃烧器轴向改变取样位置,和在热解实验中改变热解炉温度,分别得到了相应过程中,各物种信号沿燃烧器轴向的分布和随热解炉温度的变化;结合定量计算,在燃烧实验中,得到了各物种浓度的空间分布;在热解实验中,则得到了各热解产物的浓度随温度的变化。通过分析这些实验结果,可以推断各反应路径的重要程度,以及各物种生成的先后关系,为动力学模型的发展和验证提供了基础。在理论工作中,利用组合的高精度量化计算方法,对硝基甲烷和硝基乙烷的单分子解离过程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这一过程中反应物、中间物、过渡态和产物的信息;再根据RRKM理论通过动力学计算得到了其中主要反应的速率常数。另外,利用高精度的量化计算得出了硝基乙烷热解过程中未知产物的电离能。在量化计算和动力学计算的基础上,先后发展和验证了硝基甲烷、硝基乙烷燃烧体系的动力学模型。通过与实验结果的对比证明,这些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燃烧和热解实验中探测到的大部分物种的摩尔分数曲线。但在热解实验中检测到的类似单分子脱水反应产物的摩尔分数曲线则未能得到较好的模拟,说明该过程中可能存在某些未知的反应通道,相应的动力学模型还需要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完善。通过生成速率分析,全面地展示了硝基烷烃燃烧体系的重要反应路径。结果表明,硝基烷烃的分解主要通过C-N键断裂的单分子解离反应发生,形成氮氧化物和碳氢自由基。在后续的反应过程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分别被逐步还原和氧化,而它们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彼此的还原和氧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氮氧化物最终大部分以NO的形式形成燃烧产物。另外,小分子碳氢化合物与氮氧化物的相互作用及其产物的进一步转化会生成多种含氮中间体,并最终导致了另一种含氮产物,N2的生成。对比硝基甲烷、硝基乙烷燃烧体系中的反应路径结构,以及部分重要过程中涉及的反应,可以发现两者分子结构上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给相应的反应体系带来的显著影响。例如,主要的单分子解离路径、NOx在碳氢化合物氧化中的作用、含氮中间体的转化过程都具有相似性;而单分子解离反应的多样性、NOx与C1/C2碳氢化合物相互作用的差异、氮元素转化为N2的效率等又存在显著的差异。对这些异同点的认识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硝基烷烃的燃烧机理,对结构更为复杂和多样的硝基燃料,以至含氮燃料的实验和动力学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