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校扩招与学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引发社会较大范围贫困生问题。我国目前已建立以“奖、贷、助、补、减”及新生“绿色通道”为一体的多元混合资助体系,为解决贫困生经济问题提供强大支撑。但重物质帮扶,轻精神“资助”问题在我国依旧突出。深入挖掘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帮助贫困生实现物质、精神双脱贫,方能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成长,促成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开展,最终实现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资助育人是所有发展高等教育的国家都绕不开的问题。西方国家由于经济实力更强,高等教育起步更早,发展更完备,在资助育人方面较之我国,理论研究成果更多,现实实践水平也更高。近年来,伴随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的不断深化,在健全高教体制机制的同时,理论界的学术研究也在丰富发展中。从资助政策发展演变,资助手段方法到目前延伸至育人领域的研究。从理论分析到实证检验,从共性探讨到具体到某地区、某学校的研究成果均不断充实。但相较于资助领域的“硕果累累”,在育人层面的研究在国内还稍显薄弱。专门针对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并且是从个案至整体,由个性到共性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正是基于此,作为一名多年工作在高职院校资助工作一线的高校行政人员,笔者十分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论研究,结合数年工作经验积累的反思体会,将这一领域的研究充实一些,扩展一些,由此撰写本文。紧紧围绕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这一主题,以笔者所在的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为实证研究范本,首先介绍研究背景、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法,对学生资助工作在育人功能方面的诸多学者研究成果加以归纳梳理。明晰本文所研究的“资助育人功能”的内涵与外延、主要内容、基本原则及现实依据。在此理论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一手数据信息并加以深入分析,进而从社会环境,学校组织和贫困生自身因素等方面,深入剖析目前我院资助育人存在着资助者认知偏颇、受助者心态失衡,管理、保障与监督制度不完善,评价机制未构建等障碍。最后,研究提出:教师、辅导员和资助工作行政人员应转变资助意识,受助者应增强责任心,调整受助心态;规范育人管理制度、严格贫困生资格审查和完善校内勤工助学;优化保障制度,推进校企、校社合作,营造社会氛围;强化校内育人环境,增设育人课程,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并最终形成可量化的评价机制。通过以上诸多方面的努力,激发我院资助育人功能的更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