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初期成都的城市形态与社会空间——以《成都通览》考察为中心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962980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是四川省省会,拥有悠久的城市建设史,她的形成与发展,反映了我国西南地区中心都市自古以来渐次展开的城市形态变迁历程。近代以来,受东亚城市近代化浪潮的影响,成都也出现了较大的革新,不过,与沿海城市相比,成都的近代化较为迟缓,深入研究成都近代早期的城市变迁,对把握内陆中心城市近代化的初期发展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  本文主要运用历史地理学研究中“时间断面”的方法,力图以《成都通览》(以下简称《通览》)为核心史料,运用近代城市地图等图像资料,复原清末成都近代化初期的城市格局与内部结构,并展开相关的空间要素分析,进而对成都近代化初期的各个要素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探讨彼时城市新旧要素间的冲突与调适,进一步理解以成都为代表的内陆中心城市在近代初期的发展过程及规律。  在简要阐述成都地理背景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通览》等材料,挖掘和梳理其中的城市近代化记载,并以城市实测地图为底图,绘制城市各要素分布示意图,努力还原《通览》记载的城市形态。在此基础上,以宣统三年(1911年)《新订成都二十七区图》为主要依据,利用1911年前后的城市测绘图,纠正和定位主要城市要素,并利用现代的大比例尺电子地图加以辅助校对,继而在复原地图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清末民初这一时间断面上成都城市形制的特点及演变。  从本文的分析来看,成都凭借其较为优越的区位条件在近代以前保持西南地区中心城市的地位,但近代以后因区位条件转优为劣,加之矿产资源缺乏,使城市失去了向近代转化的基本条件,虽然出现不少近代经济要素,但都不符合城市自然生发的变化规律与必然进程,经济近代化受阻。  本文的研究表明,成都在政治、军事、文化等传统因素影响下城市内部出现了新的要素,城市社会空间的变化也可圈可点,这说明城市传统要素的惯性在新的历史环境下也能发挥积极作用,说明城市上层建筑是可以先于经济要素而发展的。但源远才能流长,受经济转型失败的影响,成都在城市形态和社会空间方面,都不能健康长久地发展,在1911年以前,其城市形态终究没有出现根本性的改变。
其他文献
“黎氏阁杯”中国山西第六届赏石文化博览会将于2014年4月29日- 5月5日在山西省太原市“黎氏阁家居MALL”盛大举行,本届石博会以“心相通,梦相连,日出东方红,月圆中国梦”为主题,将重点推出山西黄河日月画面石,及包含与“人物图像”、“神箭”、“卫星”、“奔月”等内容相关的图纹画面石,参展石商首届100件精品石特展评奖也将同期举行。博览会还将邀请国内赏石艺术家莅临专题讲座和高峰论坛,旨在提高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