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价值取向是影响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但研究显示人们的环境取向和其亲环境行为之间存在明显的落差和不一致。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研究者忽略了环境决策中潜在的金钱成分以及个体金钱价值取向的影响。“低成本理论”认为,单一的环境取向不足以跨越成本界限使个体行为始终保持亲环境倾向。因此本研究将着重考察个体金钱、环境价值取向间的相对强度对同时包含环境和金钱风险收益的复合决策的影响。另一方面,Gecas等人指出导致行为和决策发生的并不是价值取向本身而是一种“价值身份”,个体对自我身份的反省性观点中介了价值取向的影响。基于身份动机理论和符号性自我完成理论,本研究认为个体存在自我完成的动机倾向:通过进行特定的行为,或将这些活动向他人展示、获得认可,来达到一个基于其价值取向形成的理想的自我身份目标;而当自我目标完成后,人们又会在后续活动中有所松懈。个体在“金钱-环境”复合决策中的偏好倾向与其相对价值取向间的一致性正是基于个体相对价值身份的自我完成动机。研究一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自陈量表(实验1)或内隐联想测验(实验2)来测量价值取向,还是采用混词造句任务(实验3)来启动价值取向,均发现价值取向的相对强度对复合风险决策的显著影响:(1)相比于金钱取向占优的个体,环境取向占优的个体在进行复合风险决策时更偏好环境风险较小的复合选项;(2)在复合选项等价匹配任务中,环境取向占优的个体会赋予复合选项中的环境收益以更高权重,倾向于用更多的金钱收益来弥补环境收益的风险折扣;(3)在复合收益风险概率匹配任务中,环境取向占优的个体更倾向于为获取倍增的环境收益而承担更大的复合收益风险。研究二则进一步探讨了在相对价值取向对复合环境决策的影响中自我完成动机的作用。我们通过调节个体的实际身份构建与其相对价值身份间的匹配关系来启动不同的自我完成动机水平,并观察后续复合决策风险偏好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不管是基于真实行为回忆唤起的内源性自我目标完成(实验4),还是基于社会反馈的外源性自我目标完成(实验5),环境价值取向占优的个体在复合风险决策中的相对亲环境倾向,以及金钱价值取向占优的个体在复合风险决策中的相对亲金钱倾向均被显著削弱,出现许可效应。而当自我目标未完成时,经内源性路径建构的实际自我与相对价值身份间的落差会增强个体的自我完成动机,促使补偿行为的发生;与之相反,经外源性路径建构的实际自我与相对价值身份间的差异则不能有效激发自我完成动机,身份相悖符号的“社会现实”化反而使个体更多地表现出与其实际身份相一致的复合决策风险偏好。上述对相对价值取向对“金钱-环境”复合风险决策的影响及其心理机制的探讨,一方面拓展了环境决策的研究范式,重新定义了价值取向和环境行为间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从自我完成动机的视角解释了价值取向对个体行为的引导作用以及这种影响在动态决策过程中的间接性和有限性。此外,本研究结果也启示我们可以通过相应的内源或外源性身份建构过程,来助推不同价值取向的个体在“金钱-环境”复合收益权衡中的亲环境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