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末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过去二年,但是世界经济仍然在这场金融风暴的漩涡中挣扎。西方国家从科技革命开始已经经历了上百次大大小小的金融危机,但是最近30年金融危机的爆发频率和危机程度似乎越演越烈,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三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1992-1993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和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到本世纪初的美国次贷危机,从金融体系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到世界第一经济体美国,从局部区域性的影响到现在波及全球的金融瘟疫,危机就像世界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个个巨大的地雷,一次又一次的在身边炸响,而影响一次次的加大。当代金融危机较以往危机有很多不同的特点。第一,当代金融危机独立性越来越明显。传统的金融危机大多是以经济危机附属物的形式出现,伴随着经济周期的高峰和低谷。典型的是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而战后各国纷纷加强对宏观经济的干预和调控,金融危机开始脱离经济周期的轨道,并作为经济危机的预兆和自愈机制出现。第二,危机的爆发频率和破坏性也在加强。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前,只有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能称的上波及面比较广的金融危机。但是在当代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危机频频爆发,危机狂潮一浪高过一浪。尤其是现在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的背景下,局部的小问题可以迅速蔓延成辐射全球的金融危机。最后,危机往往以货币危机为先导。从亚洲金融危机的外汇市场崩溃到美国次贷危机流动性的一夜消失,无论是货币体系十分脆弱的发展中国家还是号称金融童话王国的美国,货币因素似乎变成了这些危机国家的梦魇。昨天还在为流动性过剩而调控经济,今天就发现市场多余的资金瞬间蒸发了。在此基础上,西方学者对历次的危机进行了仔细的分析研究,并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从四代货币危机模型、外债危机理论、银行危机理论到现在从微观主体角度对危机进行的羊群行为分析。这些理论都成功的解释了某一次或者几次危机的表面现象,但是缺乏一个对危机全面的、有说服力的解释。次贷危机爆发后,也有大量文献对此做了分析,但更多的是集中在对金融创新和监管缺失的分析。他们指出,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金融创新浪潮以及由此带来的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发展,使得金融体系变得越来越脆弱,金融创新在促进全球金融发展的同时也必然带来危机的爆发。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让整个世界把目光都聚集在了以前百般赞美的金融创新上,金融创新与金融危机被描述成一对孪生兄弟,金融创新是导致这次蔓延全球的瘟疫的源头吗?当我们揭开次贷危机中暴露的过度创新和监管缺失这些表层问题的面纱,深入研究危机产生的本质时,我们发现马克思关于金融危机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问题的一个全新的视角。运用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我们可以透过这些问题的表象,深入的了解到危机爆发的原因和本质。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和现实性角度出发,对危机分类,危机扩散性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危机的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而危机产生的根源就在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和社会化大生产这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同时,马克思还为我们描述了虚拟资本的本质,他指出虚拟资本具有投机性和价值的回归性。而这次危机中市场投机者对各种复杂衍生产品进行疯狂的投机,到最后当市场意识到这些虚拟资本的价值严重高估时,危机便开始爆发。马克思以其超人的洞察力,为次贷危机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本文运用理论和案例相结合的方法,紧紧抓住马克思关于一切危机都是生产过剩的危机这一命题,在对马克思金融危机理论和虚拟资本理论进行阐述后,按照次贷危机的成因一次贷危机的本质一次贷危机的根源一次贷危机的启示和机遇这一逻辑链条,对次贷危机进行了深层次的剖析。本文首先从危机中的生产过剩和虚拟资本膨胀现象分析了危机的成因。从宏观背景来看,美国利用其世界第一经济体地位在全球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通过高额逆差用廉价的美元来掠夺世界资源,进而造成全球经济失衡和美元泛滥,这是次贷危机产生的背景。这些生产过剩的美元在回流回美国后又使得美国房地产和金融衍生品价格虚高,脱离了其正常的价值轨道,为危机埋下种子。从次级抵押贷款的产生来看,在低利率和高房价的背景下,贷款机构为了赚取尽可能多利润设计并“生产”了次级抵押贷款。在对次级抵押贷款运作机制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次级抵押贷款的供求是不稳定的。马克思讲的需求是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支撑次贷“产品”庞大供给的是低收入人群的虚假需求,他们大多数人透支了自己一生都无法赚取的收入。当利率上升房价下跌时,生产过剩的危机开始显露。可以说次级抵押贷款需求不足是有支付能力需求的不足。当次级抵押贷款进行证券化并以此衍生出大量金融衍生产品时,生产过剩开始通过过度创新表现出来。如果说不到5000亿的次贷需求缺口不足及震动美国金融市场的话,那么建立在次贷基础上大量的金融衍生品的产生和交易才是次贷危机真正的“雷区”。在这层链条上,与金融衍生产品相对应是投机性需求。马克思所描述的虚拟资本的投机性和价值回归性特点在这里展现无余,当次贷违约的信息在金融衍生品身上得到传递的时候,脆弱的投机性需求收缩开始让这些“产品”走上价值回归之路。这是,需求远远不足以支撑数量惊人产出,生产过剩的危机在这里全面爆发。从次贷危机发生发展来看,处处都有生产过剩的影子,次贷危机依旧跳不出生产过剩的“窠臼”。在对危机的生产过剩表现进行阐述后,本文从马克思信用危机角度,说明了次贷危机本质上是一次信用危机。马克思指出信用危机产生于W-G-W的商品交易过程中,当W-G和G-W这两个过程分离,商品的交易中开始出现赊销和延期支付,各个交易者之间形成错综复杂的债务链条,一旦那个链条出了问题,就会引发连锁反应,产生信用危机。美国长期以来的透支消费习惯使得W-G-W过程出现了严重的债务关系链条,包括对金融衍生品的杠杆投资也进一步强化了买卖两个阶段分离。当金融衍生产品价格出现下跌时,因为高杠杆和高负债投资,市场中缺乏资金来转化为商品,使得衍生品价格一路暴跌,G-W过程中因流动性缺乏资金无法有效转化为商品,从而使得商品供求矛盾凸显,信用危机爆发。随后,本文尝试从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化思想出发,找出其与次贷危机的联系,进而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来寻找危机爆发的根源。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和社会化生产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危机爆发的根源。经济自由化是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市场非常奉行的理念,它也与资本主义占有资本,追求利润的本质想符合。资本主义本质要求它无限的追求利润,反映到金融市场就是过度的创新和风险监管的缺失。正是由于资本主义无限追求利润的本质,使得经济自由化思想得到市场的认可,追求高额利润的同时必然会带来生产的过剩和监管的缺失,从而风险便不可避免了。最后,本文简要的分析了次贷危机给我们带来的启示和机遇。本文不仅对次贷危机爆发的背景做了描述,而且对危机中各种金融工具的生产过剩做了分析,从宏观经济背景到微观金融产品的论述,指出金融创新不是本次危机产生根源。次贷危机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其本质是信用危机,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经济自由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