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青年》一直被学术界公认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它从创刊起就非常关注妇女解放问题,将争取女子独立人格、获得个性解放作为其思想目标。《新青年》上体现的妇女解放思想并不是一家之言,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等不同思想倾向的学者,均发表了看法。他们从各自对“自由”的不同理解出发,就妇女解放的底线展开了讨论。
自由主义者在妇女解放问题上,从批判封建专制着手,呼吁妇女树立独立人格,摆脱封建家庭的束缚,摆脱作为丈夫附庸的地位,追求以自我意识为主体的恋爱、婚姻、家庭以及两性社会关系模式。他们从个性主义出发,尖锐的批判传统价值中忽视个性存在的一面,提出妇女解放应以个人主义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导向,并意识到实现妇女经济独立的重要性。保守主义者则认为,在妇女解放问题上,封建恶俗必须清除,但新的两性关系仍应以道德为制约,不能毫无制限的一味强调个人的自由,还要重视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马克思主义者运用唯物史观原理,强调经济独立对于妇女解放的重要性,与自由主义者有某种程度的契合。但马克思主义者又运用阶级分析理论,以苏联为模板,把目光转向处于社会底层的劳动妇女身上。他们坚信,只有实现整个无产阶级的解放,妇女解放才能真正实现,男女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各阶级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各派对妇女解放底线的讨论又都有忽视女性自身特点的不足。
本文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新青年》创刊前,西方和中国社会妇女解放思想及发展状况。第二部分针对《新青年》上婚恋自由的讨论,论述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者就这个问题引出的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之争。第三部分考察分析《新青年》在刊出“易卜生号”后,大张旗鼓地呼吁女性走出家庭,追求个性解放的过程中,各方人士就现阶段女性是否有可能走出家庭、女性获得自由的限制条件而展开的讨论。第四部分探讨贞操问题讨论引起的保守主义、自由主义及马克思主义者对自由界限的不同理解。第五部分考察《新青年》编辑群发生分裂后,马克思主义者运用阶级分析理论和唯物史观,对妇女解放底线的进一步探讨。
自由不是毫无限度的,解放也是有最起码底线的。这样的限度和底线在哪里,三派思想从各自不同的价值理念出发,从经济条件、社会制度、女性特征与生理特点,以及一个社会的道德观、伦理观、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进行了讨论。这些讨论又是在救国救民、构建中国未来社会理想模式的使命下发生的。《新青年》围绕妇女解放问题上自由限度与解放底线的讨论,既推动了中国妇女解放的历史进程,也为我们思考当今社会的妇女解放问题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