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撷原本《玉篇》残卷的语言材料补苴《汉语大字典》(以下简称《大字典》)。南朝梁顾野王所撰著的《玉篇》是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后今存最古老的辞书,也是我国第一部楷书字典,在中国语言史上有重要的地位,比如清代学者往往引以为据。但是实际上清末以前行世的宋本,经唐孙强、宋陈彭年等增删改易,已非顾氏之旧。清末黎庶昌、民初罗振玉先后在日本得见写本残卷,学者谓为顾氏原本。原本《玉篇》残卷存2000余字(依徐前师统计2062个),仅原书的1/8左右,但是已足使我们了解它的原貌。从残卷看,它对辞书编撰的推进是巨大的,主要是:一、突破了《说文解字》只讲本义的做法,第一次设立义项;二、奠定了释义证以古书用例的方法。这种体例契合汉语汉字的实际与特点,因此后来字典的基本体例都祖述顾书。这也决定了原本《玉篇》比之宋本,价值要大得多,在辞书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在肄习原本《玉篇》和使用《大字典》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大字典》对原本《玉篇》的语料有大量遗漏,并因此而造成一些错误和缺失,而研究者尚不曾论涉。本文即以这一发现为基础,将原本《玉篇》与《大字典》的材料进行穷尽性的比勘,经过辨析、梳理,归纳出原本《玉篇》对《大字典》的补苴作用,具体内容为以下三个方面:一、补苴《大字典》的书证疏误,凡159例。这些疏误,包括书证滞后、书证缺失和例不证义等三种情况。二、补苴《大字典》的释义疏误,凡56例。这一类疏误包括义项疏失和释义混讹两种现象。三、补苴《大字典》的辞书引用疏误,凡298例。这方面的疏误包括所引滞后、失引和所引失校等三种情形。《大字典》是一部大型辞书,成于众人之手,各种疏误在所难免,冀望我们的研究可以使之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准确性。事实上,《大字典》也一定程度利用了原本《玉篇》,其所引用,凡128事,我们以表格形式附于文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