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尺寸可控氧化石墨烯片层的三维宏观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质调控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k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墨烯是碳原子以六边形紧密堆积形成的二维原子晶体,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工业催化、储能器件和生物医学等诸多领域均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能。将石墨烯组装成稳定的、具有规则形状的宏观体材料是推动石墨烯走向实际应用的重要步骤,而氧化石墨烯作为石墨烯宏观材料的前驱体是其研究的重点。本论文以目数不同的鳞片石墨为原料,基于氧化石墨烯片层在酸性溶液中分散性的差异,分离得到尺寸、浓度可控的氧化石墨烯溶液,以其为前驱体,实现了三维石墨烯在不同尺度上的可控制备;考察了三维石墨烯的结构、催化性质和机械性能,建立氧化石墨烯的微观片层尺寸与三维石墨烯的宏观结构和性质的对应关系。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可控片层氧化石墨烯的制备及其片层尺寸与三维石墨烯结构和催化性能的关系研究采用目数不同的鳞片石墨作为原料,以低速离心的方法分离制备获得大、中、小三种片层尺寸的氧化石墨烯溶液。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片层尺寸对溶液的分散程度、微观结构和堆叠行为的影响。通过对三种片层氧化石墨烯气凝胶的SEM、XRD、Raman等表征可以看出较大片层的氧化石墨烯气凝胶有孔状结构,片层间距较大。以三种片层氧化石墨烯溶液为前驱体制备了三维石墨烯材料,研究了氧化石墨烯片层尺寸对其比表面积、微观孔结构的影响。数据表明,氧化石墨烯片层越大,三维石墨烯的比表面积,孔径,体积随之增大。以具有大比表面积的三维石墨烯作为载体负载金属铂纳米颗粒制备新型复合催化剂,以经典的对硝基苯酚的还原反应作为测试催化剂活性的模型反应。从金属负载量与金属负载颗粒尺寸两个方面研究氧化石墨烯片层尺寸对复合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石墨烯片层越小,含氧基团数目越多,金属的实际负载量越大,粒径分布越窄,催化性能越好。2、可控片层氧化石墨烯液晶态的制备及其有序性与三维石墨烯结构和机械性能的关系研究结合第一部分的研究内容,将制备分离得到的小、中和大片氧化石墨烯溶液做进一步处理,发挥其相应的片层优势。以片层均匀的中片和大片氧化石墨烯为前体,制备了低浓度向列型液晶态氧化石墨烯,采用化学还原方法,将其转化为三维石墨烯宏观材料。液晶态氧化石墨烯溶液的片层取向转变为三维石墨烯海绵有序的微观结构,通过大尺寸氧化石墨烯片层液晶态的有序排列优化三维石墨烯的网络结构和力学性能。得到拥有大范围有序网络孔结构的弹性三维石墨烯海绵。将氧化石墨烯片层尺寸与三维石墨烯微观结构有序性相联系,用以研究三维石墨烯海绵微观结构与机械性能的关系。得出结论,氧化石墨烯溶液中片层排列越有序,相应的气凝胶中孔结构越整齐,还原后的三维石墨烯的网络结构范围愈大,其机械性能越好。
其他文献
介绍了敏化TiO2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表征方法,并对常用的制备工艺、敏化剂的选择、目前达到的水平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正> 如今,有许多被称为“高性能”或“高技术”的纤维不断地被生产出来。这些纤维具有很高的阻燃性、很好的防化学药品腐蚀性和其他纤维相比,具有很高的模量和坚韧度。这些
介绍了一种全新的纤维素纤维:Lyocell。对其生产工艺特点、纤维的性能、用途、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作了综合评述。
介绍有线等效保密(WEP)协议及用到的RC4算法,论述针对WEP协议的chopchop攻击、分段攻击、FMS攻击和PTW攻击等。阐述各种攻击的攻击原理,指出攻击成功的根本原因和切换到WPA/W
在1899年,Baeyer and Villiger首次提出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它主要是将环酮如(薄荷酮,香芹酮,樟脑)等,通过传统的过氧酸(过氧苯甲酸,过氧浓硫酸等)氧化生成相应的内酯的
从陕北石油污染土壤中富集分离、优选出7株菌株,并进一步研究了7株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菌株鉴定结果表明,SY21为不动细菌属,SY22为奈瑟氏球菌属,SY23为邻单胞菌属、SY24为黄单
钛酸丁酯和乙酐在低于 10 0℃非水状态下生成非晶钛氧有机化合物 ,经焙烧得到纳米二氧化钛晶体。差热分析表明 ,表面吸附物和键合有机基团在 3 14~ 3 89℃之间发生氧化和分解
<正> 由于聚丙烯纤维制造成本较低,其织物在加工和物理形态方面,使用上的柔软性以及这种聚合物的一般性能可满足纺织工业较大量的需求,它的产量和它在化学纤维中所占的比例日
中医认为尿失禁是因膀胱气化功能失常,津液不能内藏而成,多属脾肾阳虚,中气下陷所致,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药用黄芪、白术、枳壳,酌加菟丝子、山药、金樱子、芡实、桑螵蛸、益智
报纸
为快速高效地开发稳定的符合汽车开放系统架构(AUTOSAR)规范的底层驱动,从底层驱动接口标准、参数配置接口、错误处理机制等方面研究符合AUTOSAR规范的底层驱动设计开发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