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都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但城乡二元结构依然存在,为解决城镇化发展中的土地、资金、农民发展等问题提出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政策(以下简称“增减挂钩”)在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争议。面对当前国土资源管理的严峻形势,本文在厘清城乡一体化和增减挂钩的相关关系后,结合苏州市情,分析苏州市建设用地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并对未来建设用地增长和用地需求趋势进行预测;着重探讨处于城乡一体化发展阶段的苏州继续开展增减挂钩的必要性和现实可行性,并以张家港市南丰镇永联村和太仓市沙溪镇太星村为典型案例,剖析苏州市在开展增减挂钩工作中获取的经验,并针对未来的增减挂钩工作提出相应的政策优化建议。形成的相关结论如下: (1)从城乡一体化和增减挂钩各自的构成要素来看,增减挂钩能够部分解决城乡一体化过程中的资源紧张、城乡人口难以流动和资金难以筹措等问题。换而言之,城乡一体化指导增减挂钩,而增减挂钩的顺利实施则能助推城乡一体化进程。 (2)苏州建设用地净增量逐渐减少,经济发展对用地需求趋于稳定。按照经济发展与建设用地变化的规律,根据快速城市化阶段GDP与建设用地增长依赖模型预测,苏州到2029年以前的经济增长仍将依赖于建设用地的总量增加,但建设用地的净增量和增幅逐年降低。然而,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需求未来几年仍将趋于稳定,因此需要通过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来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的增长,采取异地盘活和原地盘活并举两种方式来促进和提高地方政府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苏州市增减挂钩潜力较大。经过经济发展和人口预测,以国家标准测算,到2020年不同人均用地标准下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分别为:人均140平米时潜力为25638.89公顷,人均120平米时潜力为31698.28公顷,人均100平米时潜力为37757.67公顷。按苏州市历年建设用地总供应水平(5000公顷/年),仅增减挂钩形成的用地空间和指标将能满足苏州未来5-7年发展的用地需求。 (4)苏州市开展增减挂钩实践,正所谓具备“天时”、“地利”和“人和”。以国土资源部适时提出的开展增减挂为契机,此为“天时”。所谓“地利”,则是苏州经济社会水平高,具备雄厚的资金保障。“人和”—主要是指苏州人的思想观念和苏州人(特别是苏州农村人口)的生活方式适合于增减挂钩中的安置方式。苏州的增减挂钩实践,较好支撑了苏州城乡一体化统筹改革试点的推进,特别是在土地资源整合、破除城乡二元土地结构上有积极贡献。 (5)面对耕地保护“缺动力”,工业化、城镇化“缺土地”,新农村建设“缺资金”,统筹城乡“缺抓手”的矛盾,建议苏州在未来几年内继续推进增减挂钩工作,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