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就目标理论是心理学领域关于动机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社会认知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初该理论提出以来,成就目标作为制约个体预期、反映其态度倾向、影响其学习行为的动力源泉,被认为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动机因素,同时,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非智力因素。社会比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从比较方向上来说,它可以分为上行比较和下行比较两种。学业自我效能感是自我效能感在学习领域的具体体现,它是一种重要的认知因素,对成就行为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本研究以成就目标为切入点,探讨其与社会比较、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有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比较,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采用成就目标量表、社会比较量表和学业自我效能感量表,以湘潭、娄底和醴陵三个地区4所中学的724名初中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初中生成就目标的发展特点;(2)初中生成就目标类型;(3)成就目标、社会比较及学业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的关系;(4)社会比较在成就目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的中介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1)初中生在掌握-回避目标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掌握-接近目标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在掌握-接近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上存在显著的城乡来源差异。(2)初中生成就目标可以划分为多元目标、高掌握-接近目标、高掌握-回避目标、高成绩-接近目标、高成绩-回避目标和低成就目标六种不同的类型;社会比较、学业自我效能感在成就目标类型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初中生掌握-接近目标、掌握-回避目标、成绩-接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上行比较、下行比较、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感间存在显著性相关。(4)初中生社会比较在成就目标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其中,上行比较在掌握-接近目标、成绩-接近目标与学业能力自我效能感之间起中介作用;下行比较在掌握-接近目标、成绩-回避目标与学业行为自我效能感之间起中介作用。以上结果说明,在现实生活中,初中生成就目标存在不同的类型,成就目标、社会比较及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密切,更为重要的是,成就目标可以通过社会比较的中介作用间接地影响学业自我效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