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现代中国建筑规则创立初探——结合陪都时期重庆城市讨论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inkthink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方的法律法规是理解一个地方发展状况的途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最重要和最便捷的途径之一。它一方面既是地方社会为处理地方现实问题而设置的实践约束与引导;另一方面,这种在国家权力强制下的约束与引导却又往往不会仅限定在地方自身层面上,而是与外界的发展状况有着极为紧密的关联。  早期现代城市的空间发展和建筑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因而建筑制度的外在约束力对建筑控制所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建筑规则是法律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所规定的建筑物高度、建筑物周围的开敞空地、建筑物的开窗面积、防火墙的高度与间距等,像隐形的力量一样,主要作用在建筑施工和建筑设计上,从而控制城市形态。进行早期现代的建筑历史研究,在注重其形式和空间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建筑背后的制度体系和权力运作,从此层面窥探中国早期现代建筑发展的面貌。  本文试图归纳和梳理早期现代中国知识分子是如何引介西方的土地制度、都市计划法和建筑法规体系,以及建筑设计和战时特殊背景下防空方面的知识。找寻国内最早的与建筑相关的规则制度的确立,和随后的全国范围内重要城市的地方规则的制定,对比其内容的异同,推断当时建筑建设方面的重点关注内容。梳理建筑师制度和营造制度的确立及其演变过程,建立的意义和所导致的业内分工结构的变化,民间团体的组成等。  作为战时陪都,重庆在整个早期现代历史时期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当时在重庆颁布的建筑规则分为国家法和地方法两个层面。本文试图对两个层面的建筑规则进行梳理,阐述重要规则制定的过程和内容,探讨其特点,勾勒该体系的基本面貌,从而进一步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对各个地方规则中与建筑形态最为直接相关的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开窗面积等作横向对比,在理清陪都时期重庆市建筑规则形成与发展的同时,进而理解和研究当时的建筑形态和城市形态。  本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赞助项目阶段成果之一,项目批准号51178480。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量大面广,各地规划编制风起云涌。在控规中,指标数据的制定是一个严谨的问题,尤为重要。但现目前在此方面没有系统的相关理论,指标制定往往仍带有个人经
我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身体活动对实现健康老龄化具有积极作用。然而,现代主义规划设计范式影响下的邻里建成环境,非但难以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严峻挑战,反而在一定
随着改革的步伐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生活得到快速发展,城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了很多体量巨大、使用功能复杂、人员密度高的大型步行街购物中心。据统计:全国近200座商业中心购
在中国城市化高速发展下,农村一直模仿城市发展模式,渐渐地丢失了自己的方向和特点。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加剧,不得不让人们反思,发展农业应该成为农村建设的前提。因此,提出
现代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新建建筑拔地而起,为了满足城市的发展需求,城市中存在的历史街区有些不复存在,有些被严重破坏,城市日趋饱和,人们将目光转移到了城市的边县,而保护留存下来
屋盖系统作为建筑系统中为人类提供“遮蔽”这一最基本功能的系统组成,一直以来在建筑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不仅仅是由于其无可替代的功能性地位,也与其作为建筑外轮廓线中
随着科教兴国政策的实施,我国西南地区的教育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紧张的土地资源问题成为教育发展的一个主要障碍。难以解决的土地问题使得越
近些年来,由于雾霾沙尘等环境恶化、建筑工人施工成本的上扬等因素,传统的施工方式逐渐丧失了长期以来在住宅市场的优势。在国家有关推进产业化建设政策的激励下,以万科、宇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城市化的步伐快速推进,公路交通发展日新月异,高速铁路建设如火如荼,城市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由于城市空间的不断蔓延、大批的工业企业外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