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氏Ⅱ类1分类错HE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错HE畸形之一,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下颌后缩、上颌前突。利用功能矫治器导下颌向前可以纠正生长发育高峰期Ⅱ类患者矢状向不调,增加上气道的体积。考虑到气道最狭窄处往往位于软腭尖或舌根处,因此舌位置(正常人在静息状态下时,舌尖位于上切牙后方的切牙乳头处,舌背则贴于上腭以及腭部后牙区)的改变对于气道体积以及气道最小横截面积的变化影响很大。为明确不同舌位置对于安氏Ⅱ类下颌后缩患者导下颌向前治疗后气道的影响,本研究在临床上选择下颌后缩的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33例,分为对照组12例和试验组21例,试验组中按照锥体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BCT)显示的舌位置又分为舌低位组以及舌高位组。试验组中使用Twin-block矫治器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以及治疗8个月后拍摄CBCT,对照组在第1个月和8个月后拍摄CBCT。利用Dolphin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并测量口咽处气道体积以及最小横截面积的变化。结果显示8个月后,对照组口咽处气道体积以及最小横截面积均没有明显变化;试验组口咽处气道体积以及最小横截面积均明显增大,尤其是舌高位组,气道体积以及最小横截面积比舌低位组增加的更加明显。为进一步明确不同舌位置对气道的影响,我们研究了双颌前突畸形治疗后气道的变化。双颌前突畸形也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牙颌面畸形,其面部特征常表现为前牙唇倾、唇肌闭合不全以及面下三分之一较突等。对于轻、中度牙性双颌前突的患者,正畸治疗通常选择拔除四颗第一前磨牙,然后利用强支抗内收上下前牙。目前对于拔牙矫治是否会导致气道狭窄还存在争论,而考虑到上气道变小可能导致打鼾甚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因此临床上正畸医生在制定治疗计划时需要谨慎。临床上发现对于OSA病人可以通过口咽部肌肉功能训练尤其是舌肌训练来增强口咽肌肉组织紧张度,从而减少睡眠期间呼吸道的塌陷。为明确双颌前突患者拔牙矫治后气道是否变窄以及舌肌功能训练对于气道的影响,选择双颌前突的安氏I类患者14例。所有患者在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后配合舌肌功能训练最大程度内收上下前牙。在治疗前后拍摄CBCT。利用Dolphin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二维和三维重建,在二维的头颅侧位片上测量颌骨以及上下前牙矢状向上的变化,在三维图像上测量口咽、腭咽以及舌咽处气道体积以及口咽最小横截面积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上下颌骨治疗前后没有明显变化,上下前牙位置在矢状向上相比治疗前明显内收;口咽、舌咽处气道体积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增加,口咽处最小横截面积与治疗前相比有所增加,但没有统计学差异;腭咽处气道体积与治疗前相比显著增加;舌低位组经舌肌功能训练后,舌体上抬至正常位置,口咽、舌咽气道体积有所增加,口咽处最小横截面积有所增加,但没有统计学差异;舌高位组治疗前后气道体积没有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