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杭州市鸡爪槭的应用现状出发,选取了鸡爪槭(Acer palmatum)、红枫(Acer palmatum ‘Atropurpureum’)和羽毛枫(Acer palmatum ‘Dissectum’)为供试植物,通过对这三种植物叶色的色素变化与叶色参数变化,以及红枫夏季耐荫性的生理与叶色参数研究,总结鸡爪槭及其品种的叶色变化规律。并对杭州市代表景点中鸡爪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鸡爪槭的观赏特性、景观构成方式、植物配置方式和景观作用,为更好地应用鸡爪槭提供参考。其研究结果如下:1.从春季到夏季,鸡爪槭叶片中的叶绿素在叶片色素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花色素苷含量较低,叶片颜色由浅至深;进入秋季后,花色素苷迅速上升,所占比重加大,叶片呈现红色,叶色参数a*值随之上升。红枫春秋两季叶色红艳,花色素苷所占比重较大,a*值也较大,观赏价值较高;夏季叶色转绿时,红枫叶片中叶绿素所占比重较大,a*值为负,而L*值、b*值的变化规律不明显。对于羽毛枫,a*值与色素含量的多少关系不显著,但L*值和b*值的大小与叶绿素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多少关系密切,尤其是色相b*值与叶绿素呈此升彼降的变化规律。从观测结果看,鸡爪槭、红枫和羽毛枫上位叶和下位叶的各个指标之间(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花色素苷和叶色参数)差异都达显著水平,中位叶基本介于两者之间。鸡爪槭和红枫在春秋两季叶色变化过程中,下位叶的花色素苷含量都较低,上升缓慢,同时a*值也较小,因此观赏性不如上位叶和中位叶强。2.在三种光照条件下,红枫叶色变化总趋势是随着光强的减弱,叶色由黄绿转深绿,反映在叶片质体色素含量的变化,则是全光照处理下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最低;上中位叶花色素苷相对含量则随着遮光程度的提高而降低(下位叶变化规律不一致),各类色素含量的增减是植物为了适应遮光处生长,保护叶片不受伤害。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与遮光程度大小有一定相关性,而SOD、POD、可溶性蛋白、MDA含量和质膜相对透性表现为随遮光胁迫处理呈一定的变化规律,但与花色素苷及叶色参数等的关系不明显,即这五个指标不能作为影响叶色表现的评价因子,但可作为其耐荫性强弱的参考指标。在夏季遮光处理对红枫叶色的影响中,50%透光率下,红枫的叶色表现较好,结合红枫叶色时序性变化来看,夏季叶色转绿过程中,下位叶可能受树体遮挡保护的作用,部分叶片保持红色未褪,反映在花色素苷和a*值上则比上中位叶高,且叶片鲜嫩完好,而上位叶却部分萎蔫卷曲并出现破损,说明红枫不宜在夏季强光直射下生存,此季节应对其作适当的遮光处理,以免叶片被强光照灼伤。3.鸡爪槭组成的景观四季景异,季相变化丰富,树姿潇洒自然而体量适中,更有细腻的质感,可与周围景观融合在一起。因其独特的观赏特征,鸡爪槭作为中小乔木点缀在园林中,虽不甚出彩却别具风雅。鸡爪槭可孤植、对植、片植或群植,既能与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奇石相衬,也可形成层次多样的植物空间,同时利用对景、添景、框景、透景等的景观手法,创造主从有别、虚实相生的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