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工是我国转型时期出现的特殊群体,也是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产物。数以亿计的农民工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然而,他们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始终处在城市的边缘位置,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中屡遭歧视,尤其是就业歧视。目前,农民工就业歧视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国内外学者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关注劳动力市场中农民工的就业歧视问题,有的从定性角度研究,有的从定量角度研究,但两者结合的研究并不多。因此,本文从定性和定量角度研究我国农民工就业歧视问题。文章共分为六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创新、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就业歧视的相关理论,首先对歧视的含义、就业歧视的含义和辨别标准进行界定,锁定研究的范围;然后提出了就业歧视的理论基础,即个人偏见理论、非竞争性歧视理论、统计性歧视理论和前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为后面的原因和建议分析提供理论指导;第三部分是农民工就业歧视的表现,利用图表和文字对职业歧视、工资歧视和社会保障歧视进行了描述,其中工资歧视又包括接受低工资、同工不同酬和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三种表现形式,接着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对工资歧视进行实证分析,通过SPSS17.0软件筛选出显著性的变量,其中以小时工资的对数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技术职称和管理职务为自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并利用Oaxaca-Blinder工资差异分解方法对回归数据进行分解,结果证实农民工受到工资歧视;第四部分是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原因分析,其原因很复杂,不仅有西方国家共有的原因,即个人偏见和市场歧视,更重要的是我国特有的制度因素。本文具体从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和用工制度论述产生歧视的制度性因素,从反歧视法缺失、政府职能缺位、个人偏见、城乡二元结构、农民工自身方面及歧视的恶性循环论述产生歧视的非制度性因素;第五部分是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影响分析,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了其对农民工、企业和社会产生的影响,不仅会对农民工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和心理上的伤害,也会给企业带来损失,进一步地还会给整个社会福利带来损失;第六部分是结合以上分析,探讨消除农民工就业歧视的对策建议。只有完善各项制度、健全法律法规、规范企业用工和提高农民工人力资本等,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最终实现农民工的公平就业、和谐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