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解剖测量的方法对第二、三肝门内的主肝静脉和肝短静脉的位置、分型、数量、管径等参数进行观察和测量,以期为临床上中心型肝癌的切除、尾状叶肿瘤的切除、肝脏移植病肝的切除、活体肝移植供肝的获取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应用60具成人尸体标本,观察以下参数:1.下腔静脉(IVC)肝后段的口径变化以及与肝静脉开口的关系;2.肝左、中、右静脉的肝外长度、注入IVC管径、与镰状韧带的夹角;3.第三肝门中肝短静脉(SHVs)分别汇入下腔静脉的左侧壁、前壁和右侧壁,SHVs分为左、中、右三排,观察并测量SHVs的数量、位置、口径及其与主肝静脉的关系;4.沿IVC后壁正中线切开肝后段,测量肝右后下静脉(IRHV)的口径、位置和肝外行程。结果:解剖学观测结果显示:1.IVC肝后段近心端内径为(28.8±1.12)mm,远心端内径为(22.2±1.05)mm,肝左、中、右静脉开口于IVC肝后段上1/4段,其中肝左、中静脉共干者73%(44例),肝左、中、右静脉共开口者2%(1例),三支分别汇入者25%(15例),肝左静脉开口位置最高,其次为肝中静脉,肝右静脉开口位置最低;2.肝左静脉注入IVC管径值为7.1-18.1(10.3±1.9)mm,肝外长度为2.2-17.9(6.7±1.3)mm,与镰状韧带间的夹角为32.29±11.23°;肝中静脉注入IVC管径6.9-18.9(11.8±2.3)mm,肝外长度为2.4-10.8(5.4±1.3)mm,与镰状韧带之间的夹角为43.04±11.55°;肝右静脉注入IVC管径值为9.5-22.1(13.7±2.6)mm,肝外长度为2.6-11.8(6.8±1.5);3.SHVs 3~35支从不同的方向和节段注入IVC,其直径为1.5-17.8(5.4±1.4)mm。肝右静脉直径与SHVs直径呈负相关,肝左静脉直径与SHVs数目呈正相关。IRHV出现率为83.3%,平均直径为2.6-8.0(4.3±1.2)mm,位于肝脏面肾压迹处,开口位置低,有1~2mm的肝外行程,IRHV直径大小与肝右静脉大小呈负相关。结论:IVC自下而上先向右前上方,后向左后上方至隔的IVC裂孔,在腔静脉沟中呈凸向右的弓形弯曲;该弯曲处为IVC相对狭窄的区域;肝左、中静脉共同汇入IVC者居多73%,肝左、中、右静脉中,肝右静脉管径最粗,而肝左静脉的肝外长度最长。不同肝脏标本SHVs的变化大,多数情况下,管径粗者数量少,管径细者数量多。SHVs的口径、数目和主肝静脉口径、数目相互补偿。肝右静脉直径愈大SHVs直径愈小,肝右静脉直径愈小SHVs直径愈大。肝左静脉直径愈大SHY数量越多少,肝左静脉直径愈小SHVs数量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