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不同时间点,应用嗅鞘细胞联合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大鼠,观察脊髓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确定最佳的治疗“时间窗”。 方法:体外进行分离培养大鼠嗅鞘细胞,培养至2周时,调整至浓度2×105/L待移植。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嗅鞘细胞联合电针治疗组(按不同时间点分为:立即移植组、3天后移植组、7天后移植组),分别按相应时间点移植入培养好的嗅鞘细胞,电针干预时间同嗅鞘细胞移植时刻,给予夹脊穴和足三里穴电刺激,每天1次,每次30 min。2周后,取各组大鼠损伤节段脊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各组巢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并对损伤区域进行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后局部区域的病理结构的改变过程,以及脊髓损伤后8周的脊髓的修复情况。采用改良Rivlin斜板试验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行为及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对各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统计分析。 结果:HE染色结果示:脊髓横切损伤后,发生了出血水肿、变性、坏死以及囊腔形成,伴有胶质细胞增生和神经细胞的减少,其病理改变主要集中在脊髓损伤后一周时间;脊髓损伤8周后,对照组可见损伤区域仅一侧愈合连接,两断端结构紊乱;立即组部分愈合连接,两断端结构与对照组相比较,疏网状改变及神经轴索周围间隙有所减轻;3天组虽然断端两侧均愈合连接,但形成明显空洞;7天组未见明显空洞形成。各组巢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显示;空白组仅见极少量Nestin阳性细胞;模型组、移植组与联合组在脊髓损伤后Nestin阳性细胞数增加。其中,7天组的巢蛋白阳性细胞值及积分光密度值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3天组的巢蛋白阳性细胞值及积分光密度值明显高于立即组(P<0.05)。各组大鼠后肢功能BBB评分结果显示:3周内各组无明显差异。7天组在术后3周达到(7.825±1.333)分,后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其他组,恢复迅速(P<0.05);3天组与立即组术后3周评分达到(5.500±0.252)分和(5.067±0.367)分,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评分均优于模型组(P<0.05)。大鼠斜板实验结果显示:3周内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斜板实验结果无明显区别(P>0.05);3周后,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7天组较立即组和3天组有明显差异(P<0.05),3天组与立即组相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大鼠脊髓损伤7天后应用联合电针治疗,优于立即和3天后应用OECs联合电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