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L.)蝗卵抗寒性的生理机制与适应性研究

来源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kela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飞蝗(LocustamigratoriaL.)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广泛分布于东半球,它们对极端温度的适应能力是决定其分布及种群动态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探讨飞蝗对极端温度的适应性及其生理、遗传机制更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我们已经了解,飞蝗地理种群之间、季节之间和发育阶段之间,其抗寒性都有明显变异,而且具有冷驯化能力和快速冷驯化现象,也研究了飞蝗蝗卵温度耐性的遗传特征以及生理机制。本研究我们将进一步探讨群居型与散居型飞蝗蝗卵抗寒性的差异,以及降温速率与温周期驯化对蝗卵抗寒性的影响,同时探讨热激蛋白在抗寒过程中和种群高密度压力下所起的作用。主要结果如下: 群居型飞蝗与散居型飞蝗蝗卵的抗寒能力有明显的差异,散居型飞蝗蝗卵的抗寒性显著的高于群居型。群居型飞蝗蝗卵的鲜重和干重都显著的高于散居型蝗卵,但是在发育中期两型蝗卵的过冷却点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在不同的低温驯化时间下,两型蝗卵的抗寒力均显著升高,但散居型蝗卵的抗寒力仍然高于群居型。在经受不同温度(0、-5、-10℃)和不同时间(1、2、4小时)的低温胁迫后,六种热激蛋白在群居型蝗卵中的表达量均显著的高于散居型。在两型蝗卵中,六种热激蛋白的表达均是在常温恢复2小时左右达到高峰。 慢速降温可以极显著的改善蝗卵在低温下的存活率。我们通过试验验证了在蝗卵早、中晚三个不同的发育阶段,在驯化(5℃驯化3天)与非驯化蝗卵中,不同降温速率(从0.05到0.8℃.min-1)与蝗卵的存活率,以及存活率与低分子量抗冻物质含量之间的关系。随着降温速率的变慢,蝗卵的存活率极显著的增加,在非驯化蝗卵中低分子量抗冻物质(山梨醇、甘露醇、海藻糖、甘油和肌醇)含量也逐渐增加,但是经过低温驯化的蝗卵抗冻物质的含量则变化不规律。冷驯化过程并不能增加蝗卵对快速降温(直接投入和0.8℃.min-1)的抵抗能力。在同样的降温速率下,早期胚胎的抗寒能力弱于晚期胚胎。 温周期驯化是自然界中最有效地增加抗寒性的驯化手段之一。我们研究了不同的温周期驯化对于蝗卵低温存活率、低分子量抗冻物质含量,以及三种热激蛋白(hsp20.5,hsp70,andhsp90)表达含量的影响。我们采用了三种不同的温周期驯化策略:短期(2天),长期(10天)和模拟自然温周期循环。温周期驯化与恒温驯化相比可以使蝗卵的存化率大大提高,蝗卵的存活率在每天一个温周期循环的处理中高于每天多个温周期循环的。抗冻物质含量与三种热激蛋白的含量在温周期循环的处理中都显著的高于恒温驯化的处理。 昆虫种群的高密度对他们自身来说是一种压力,热激蛋白可以应对于压力而表达。群居型与散居型飞蝗飞别是飞蝗种群在高密度与低密度下存在的虫态,我们希望通过实验比较六种热激蛋白在两型飞蝗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情况,来揭示热激蛋白在飞蝗应对不同种群密度下的作用。hsp20.5,20.6,20.7,40,70和hsp90的全长cDNA被克隆,实时定量PCR的结果说明这六种热激蛋白除了在飞蝗蝗卵的早期阶段不能被检测到外,在中、后期蝗卵和1~5龄的蝗蝻中都有表达,表达水平在群居型飞蝗中普遍高于散居型飞蝗。并且这六种热激蛋白的表达在群居型飞蝗5龄蝗蝻的头、胸、后腿的表达量都高于散居型飞蝗。结果显示,高种群密度作为一种压力影响到飞蝗中热激蛋白的表达。
其他文献
纤维素合成酶(cellulose synthase,简称CesA)以UDP-葡萄糖为底物,催化葡萄糖聚合为葡聚糖苷链,在纤维素合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CesA基因以多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通过对白
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 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 WSSV)是近十几年里在全球范围内对对虾养殖业危害最严重的病毒病原。由于敏感细胞系的缺乏,该病毒侵染宿主以及在宿主体内
马尾松树皮提取物(Pinus massoniana bark extracts,PMBE)是从野生马尾松树皮中提取的多酚类物质,其主要活性成份是原花青素,由单体、寡聚体和多聚体等天然类黄酮组成的混合物。
根源信号是植物对干旱胁迫加剧的预警反应,能使植物作出一系列反应,渡过干旱胁迫。这种反应不仅体现在形态和生理特征上,同时也体现在生化和分子水平上。在人工生长箱内盆栽单播和混播冬小麦,长武135( Triticum aestivum L.cv‘changwu135’)和平凉40 Triticum aestivum L.cv‘pingliang40’),以充分供水为对照,研究干旱逐渐加剧过程中非水力根源
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直接面向电力用户的核心环节,配电网供电质量的优劣关系到人民日常生活品质和社会生产活动能否正常开展。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时,故障定位的效率是保证故障定位的隔离故障区间、减小停电范围、及时恢复用户电力供应的先决条件。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层出不穷,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故障定位的效率。只有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能满足定位速度快、适用于配电网各种拓扑结构、具有一定容错性这三个条件,才能确保故障定位的
近年来,光伏发电作为新能源领域中的一种典型的分布式电源,安装容量持续上升,其并入电网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因此光伏发电系统在电网电压发生跌落情况下的应对能力非常重要。传统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机组组合问题是电力系统经济调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是一个包含多个约束条件的大规模混合整数规划问题,该问题的研究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随机优化理论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提高,考虑负荷、电价不确定性因素的随机机组组合问题开始得到日益重视。在随机机组组合问题的数学模型中,一般需要在情景分析法的基础上将不确定性因素建模成一系列的情景,因此,情景质量和数量将直接影响到最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表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健康的重要威胁。肥胖也是众多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重要风险因素。随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