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一种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的竹种,竹阔混交林是一种优良的竹木混交经营模式。本研究以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竹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阔叶树冠幅垂直投影面积占样方面积的百分比作为混交比例,设置10种不同混交比: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和50%以上,以物种竞争理论为基础,结合毛竹地上生物量指标,从树种间的生态关系,林分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空间均质性评价和物种竞争效应,五个方面综合分析和比较不同混交比例竹阔混交林的差异,揭示混交比例对竹阔混交林及其种间关系的影响。最后从混交林经营角度,根据不同经营目的,推荐适宜的混交比例和与毛竹共生关系较好的伴生树种,并通过SVS软件可视化呈现,为竹阔混交林经营指导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生态位研究中,米锥、栲树、拟赤杨作为毛竹优势伴生树种,具有较高的重要值,分布广且占资源位比例高,对资源利用充分,环境适应能力强,生态位宽度大,与毛竹能协同共生,同时当环境资源不足时发生种间竞争的可能性也大。(2)生物多样性及稳定性指数的情况:冠幅比例越高的样地,混交度越高,毛竹密度越低,生物多样性越高;坡度越高的地方,更新层多样性偏高;上坡位较下坡位的生物多样性高;空间分布趋于随机分布时,生物多样性较高,趋于聚集分布时,生物多样性较低;阔叶树密度在所有对生物多样性影响的因子中具有显著地位。对林分稳定性影响因子中权重较高的依次为阔叶树密度、阔叶树平均胸径与均高、坡度、海拔,其次为毛竹平均胸径与平均竹高。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林分稳定性,稳定性以混交比例20%~30%和40%以上的林分较强。(3)空间分布及关联的研究中,混交比例的变化对竹高结构的影响较毛竹径阶结构大,竹阔混交林的空间分布格局随着混交比例的增加,聚集分布范围逐渐降低,在混交比例大于45%时,空间分布格局明显趋于随机分布。毛竹与阔叶树在空间上的关联性不强,当混交比例过大时,两者反应出了一定的正相关。在聚集尺度下,阔叶树的出现对毛竹胸径的正效应影响发生在低混交水平的林分中,当混交比例过大时,则阔叶树的出现对毛竹胸径无作用效应。(4)空间均质性研究中,首次构建了竹阔混交林空间均质性评价体系,空间均质性指数的参数与其关联性大小依次为竞争指数>混交度>空间密度指数>开阔比>角尺度>大小比数。混交比例为25%~30%(5号样地)的林分空间结构较好,其生态系统较均匀,评价等级最高;3号和4号样地的评价等级较其低一级,但由于其毛竹地上生物量均较5号样地高,因此混交比例为15%~20%的3号样地和混交比例20%~25%的4号样地的林分综合效益更好。(5)竞争效应研究中,毛竹种内竞争在全林分竞争中具有显著地位,两者在混交比例15%~20%时达到最大,随后呈下降趋势。当混交比例>40%时,种间竞争效应大于毛竹种内竞争。单木有效竞争效应半径为3m,最大影响范围达6m。阔叶树对毛竹平均胸径的影响中,酸枣影响最小,其次拟赤杨、香樟,影响最大的为檫木、楠木。阔叶树对毛竹平均竞争指数的影响以米锥最大,其次是酸枣、栲树,拟赤杨最小。阔叶树对毛竹单位面积上的株数影响,以酸枣影响最小,毛竹株数达0.32株/m2,其次为香樟0.29株/m2、米锥0.26株/m2,木荷对其影响最大。(6)通径分析中,毛竹地上生物量与毛竹密度关系密切,相互作为对方的最强总作用因子,而冠幅比与两者都呈现负相关,具有最大负向总作用;毛竹平均竹高与毛竹平均胸径关系密切,相互作为对方的最强总作用因子,空间均质性指数对两者主要通过间接作用影响,而直接作用较小,其中对毛竹平均竹高呈现正向直接作用,对毛竹平均胸径呈现负向直接作用。冠幅比主要受种间竞争和毛竹种内竞争的影响,其中种间竞争对其起正向直接作用,毛竹种内竞争对其起负向直接作用。(7)竹阔混交林经营指导策略,按照不同的经营目的,以生态效益为主的竹阔混交林经营,建议混交比例不宜低于25%,其空间均质性评价最好(4级),林分稳定性强;毛竹地上生物量为45057kg/hm2。以经济效益为主的竹阔混交林经营,建议混交比例不宜高于20%,其空间均质性评价较好(3级),毛竹地上生物量可达69594kg/hm2;兼顾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竹阔混交林经营,建议混交比例在20%~25%较为合适,其林分空间均质性评价也是较好(3级),林分稳定性强,毛竹地上生物量达到60378kg/hm2,较混交比例15%~20%的林分降低13%,较混交比例25%~30%的林分提高34%。关于毛竹伴生树种的选择,建议首选酸枣和拟赤杨,其次香樟和米锥,在上述建议的混交比例下,均可与毛竹形成良好协同的共生关系,但应通过整枝人为控制冠幅,科学调整混交比例。